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觀點

羅思義:英議員赴港調查被拒簽 靠嘴炮干涉中國內政

發佈時間: 2014-12-09 10:49:16    來源: 環球時報    作者: 羅思義    責任編輯: 張林

作者羅思義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

近日,中國政府拒絕給計劃前往香港調查“佔中事件”的議員發簽證,英國議會為此專門在12月2日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這件事很好的體現了中英關係和兩國地位的變化。

如果把時光倒回到19世紀或20世紀初,英國議會在類似的討論過後,緊接著可能會派遣軍事遠征隊浩浩蕩蕩開赴中國,中國曾為此吃過數次苦頭。而現在,中國不發簽證,英國議會只能放放大話而已。

在英國首相卡梅倫會見達賴喇嘛後的2年時間裏,中國一直拒絕任何英國高級別部長官員訪華。只是在英國政府出於加強同中國經濟聯繫的目的,停止此類活動之後,卡梅倫才在今年成功訪問北京。

中國拒絕向英國議員發放簽證沒什麼不對的。香港問題是中國的內政。1997年香港回歸時達成的“一國兩制”協議意味著,香港要遵守中國的法律,服從全國人大的決定。正像曾參加香港回歸談判的撒切爾夫人私人秘書鮑威爾勳爵所説的那樣,全國人大作出的有關香港2017年選舉的決定,清楚明白地履行了中國的國際義務。

更何況,想去香港調查的英國議員,在“佔中問題”上並不是中立的,他們支援那些反對中國法治、破壞香港經濟生活的人。

試想,如果在蘇格蘭獨立公投或2011年倫敦騷亂時,中國全國人大決定訪問英國,就蘇格蘭是否應該獨立展開宣傳,或者在騷亂期間調查英國警方是否迫害少數族裔,這同樣也是在干涉英國內政。

這個世界在不斷發展。隨著日不落帝國的隕落,英國議會不再擁有堅船利炮,只能靠“嘴炮”來干涉中國內政。這一現實應該讓英國人反思,英中關係的內涵究竟應該是什麼,中國希望英國能帶來什麼?別帶來什麼?

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來源於大英帝國曾經輝煌的歷史。在連續幾個世紀之內,英國一直都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英國的歷史對於中國有著相互矛盾的影響。

一方面,大英帝國要為中國歷史上遭遇到的最嚴重的犯罪行徑負責。英國是跨大西洋奴隸貿易的主要組織者;她要為數百萬印度人的死亡負責;她侵佔了香港,對中國實施了無數次軍事干預。大英帝國的權力和侵略如此強大,全球將近90%的國家都曾遭到過她的侵略,只有22個國家在其歷史上逃過被英國攻擊的命運。大英帝國造成的死亡人數要超過納粹或侵華日軍。

另一方面,英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和科技中心之一。莎士比亞被各國公認為是世界最偉大的文豪之一。英國還有其他數不清的文學之星,像簡·奧斯丁,或者查爾斯·狄更斯。牛頓和達爾文推動了科學革命。從福爾摩斯到哈利波特,英國人創造出了世界文壇上最著名、最受歡迎的角色。

今天,“世界工廠”已經不是英國,而是中國。中國的軍事力量也比英國強大。但英國仍然具有一些本領,能夠讓中國從中獲益,如金融、生命科學以及廣告和品牌等産業。

作為一名經常在中國發佈微網志的人,我讀過數十萬條評論,既有對英國復興帝國榮光嗤之以鼻的人,也有人在講述英國為世界做出的偉大文化和經濟貢獻。我希望,我也可以在英國傳播有關中國偉大歷史文化的資訊。

作為一名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在我看來,中國對於英國歷史的評價趨於平衡,一方面堅決拒絕英國干預中國內政,另一方面也很清楚能向英國學習什麼。

希望英國也能達到類似的平衡。英國一直有力量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其他國家,侵佔香港便是一例。這應該成為英國國家恥辱感的來源。別國有向英國人自己的國家榮譽説不的權利。

中國的每一所學校都在教授達爾文的進化論,學生們喜歡哈姆雷特,也喜歡哈利波特。但與此同時,中國拒絕讓那些還做著殖民時代美夢的英國議員們插手中國事務。希望未來英國也能擁有這樣良好的判斷力,知道該派誰去,就像中國現在知道該接收誰一樣。

評 論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