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2月6日訊(記者楊公振)“察哈爾公共外交年會東陽2014”于2014年12月5日—7日在浙江東陽舉行。本次年會主題為“新亞洲 新外交”(New Asia, New Diplomacy)。來自中國和周邊國家政界、學界、商界、傳媒以及社會各界的公共外交研究者和實踐者將齊聚一堂,共同展望亞洲的未來前景,研討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之路。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長、《公共外交季刊》總編輯趙啟正出席活動並致辭,如下:
中國公共外交事業的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因有外事出訪活動,不能參加本次年會。這是我第一次缺席察哈爾公共外交年會。五年來,察哈爾公共外交年會已逐漸成為中國公共外交事業中有影響力的品牌論壇,我們大家都是其中的重要親歷者,對此,我感到非常高興。
黨的十八報告明確指出:要紮實推進公共外交。如何才能做到“紮實推進”呢?今天,有兩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紮實推進中國的公共外交事業,有兩件事至關重要:一是開放,二是合作。
開放既包括對外開放,學習借鑒外國的公共外交經驗和理論,也需要對內開放,要歡迎各界人士參加進來,依靠國內同行們的實踐和創新,這是中國的公共外交事業進步的必要條件。對內不能廣泛開放吸收所有可能的力量,何談對外的開放。唯有開放的心態和開放的本領,才能有效地把公共外交事業開展起來。
開放的本領表現在,在開放中擅長合作,在合作中求實效。這是紮實推進中國公共外交事業的重要思路和方法。我們尤其要提倡官民合作、地校合作和與企業的合作。
官民合作是指黨政軍、人大政協等官方機構與民間組織(尤其是民間智庫)之間的合作。官方與民間各有優勢,又各有不足。通過分工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彌補不足。希望官方更開放些,主動地選擇可靠的民間組織作為合作夥伴;希望民間組織能力提高些,可以成為官方的合作夥伴。
地校合作是指地方公共外交協會與高校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地方公共外交協會實踐經驗豐富,但缺乏時間、精力和方法來總結其經驗,導致其公共外交工作一直在同一水準上重復。高校研究機構有理論和方法基礎,但不夠接地氣,對中國具體實踐把握不夠準確,導致其公共外交研究一直在學術圈子傳播。通過合作,可以同時改變這兩種不適應公共外交發展的狀況。也希望地方公共外交協會更開放些,列出專項經費,用於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理論提升;希望高校研究機構的人員更辛苦些,在完成學術研究的同時,介於中國公共外交實踐的案例研究和理論總結。
中國企業走出去方興未艾,到了外國面對的不只是經濟合作對象,而是面對整個外國社會——議會、政府、工會、法院、非政府組織和媒體。對企業家的公共外交素養的提升,地方公共外交協會、大學、民間組織和媒體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對媒體還有特別的拜託,公共外交實踐者和研究者生産出來的內容,沒有大眾傳媒(尤其是新興媒體)廣泛深入的傳播,就難以取得社會效果,難以推動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最後,預祝年會取得成功!謝謝大家!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