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2月3日訊(記者 張林 實習生 楊堯)2014年12月3日,東莞人才發展論壇——“從'東莞製造'到'東莞智造',人才在轉型升級中的作用”于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召開。此次論壇由中共東莞市委組織部主辦、東莞人才發展研究院承辦、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協辦,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全美人力資源協會副會長裔錦聲,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David Zweig,中國高科技産業化研究會副理事長劉延寧,新加坡國立大學助理副校長Peter Pang,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原院長王通訊等重要嘉賓出席論壇。
東莞擁有著多方面的人才優勢,有成熟的産業集群、完善的産業配套、優惠的人才政策;東莞有多元的創新平臺,新型研發機構多達21家,一直致力於産業創新體系的建設,是吸引人才的聚寶盆;東莞有優越的發展環境,交通也較為便利。此外,東莞還擁有著“海納百川”的包容文化、誠信文化、尊師重教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人人都能成才”蔚然成風。然而,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東莞也面臨著從“東莞製造”到“東莞智造”的城市轉型問題。創新的事業呼喚人才的創新引領,其中不乏困難與挑戰。正是在此背景下,東莞召開此次人才發展論壇,各位知名專家為東莞人才發展建言獻策。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認為,當前的“全球化”有三個浪潮:一是國際貿易,全球貨物流動;二是國際金融,全球資本流動;三是國際人才,全球人才流動。對於東莞來説,要想走向“全球化”,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擴大國際人才在東莞人才市場中的比例,放寬國際人才的出入境;二是出臺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新計劃、新政策;三是發展國際合作辦學,吸引外國留學生;四是和民營企業相結合,共同打造全球的創業基地;五是建立國際人才機構和人才獵頭機構。
談到“獵頭”,在國外生活三十多年的全美人力資源協會副會長裔錦聲女士表示,可以模倣華爾街的培訓方式,注重以下四個方面對於人才的培養:一是頭腦,這是所有好想法所産生的地方;二是雙手,這是執行力實現的條件;三是肺部,用來行銷、用來大聲宣傳自己的夢想;四是底氣,説話要有底氣,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城市、相信東莞。裔錦聲強調,要想真正實現東莞人才的發展,就需要弄清楚這個城市究竟需要什麼,究竟想要成為一個怎樣的城市。只有在準確定位的基礎上,才能夠真正實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中國高科技産業化研究會副理事長劉延寧的演講,則首先強調了人才發展與轉型的緊迫性。她認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僅僅只是有錢,並不會真正受到別的國家、別的民族的尊重,品牌、技術、産品、資源、主權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劉延寧女士對於人才發展提出三點政策建議:其一,要將産學研緊密結合,盡力擁有工業研發的主動權;其二,要聚集國內外的一流人才,包括海外華人華僑科學家群體和世界一流科學家群體;其三,建立創新體制,增進科研規範的“容忍失敗”機制;其四,要強化制度建設,形成中國在21世紀全球格局中的發展制高點。劉延寧表示:“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是25歲的青壯年,而中國還只是一個孩子。對於這個孩子,我們要有信心,也要幫助他成長起來。”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David Zweig談及,當今人才政策與現實的差異有以下幾方面:為人才提供的薪資是否有競爭力?研究經費是否比較容易獲得?簽證或居留權的“交易費用”是否能降低?生活條件,如子女就學、配偶工作等問題是否能解決?而新加坡國立大學助理副校長Peter Pang則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經驗,強調了要想吸引人才,必須和國際接軌、擁有國際視野;要想留住人才,必須要充分發揮本土優勢。
從“東莞製造”到“東莞智造”,實質是實現向“人才型城市”的轉變。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原院長王通訊認為,“人才型城市”的四個發展階段為人才立市、人才興市、人才大市、人才強市,而“人才型城市”的五個重要標誌則是人才資本豐盈之城、人才構成多元之城、人才創新活躍之城、人才價值實現之城。因此,東莞要成為真正的“創客樂園”。注重創新的城市,才能吸引人才;適合生活的城市,才能留住人才。
與會專家們也提出了創造一個東莞專屬的、最優的品牌,加強對於東莞市人才政策的執行力,把東莞建設成為“學習型城市”等中肯建議。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