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辛本健:對環境困境的思考

發佈時間: 2014-11-26 11:39:28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王琳    責任編輯: 毅鷗

辛本健
辛本健

中國網訊(記者王琳)11月26日,2014年生態金融討論會第一場主旨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世紀館舉行。本場論壇的主題為“生態金融的現實意義”,研究發現,過去之所以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重要原因之一是大量高污染的産業、能源和交通項目獲得了過度的投資,而清潔的服務、環保、節能、新能源等産業卻沒有吸引足夠的投資和發展。如何創造一種新的生態金融環境,使得更大量的社會資金願意投資于綠色産業,推動向綠色經濟轉型,是一個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的課題。

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辛本健談到了對於目前“環保困境”的四點思考,發言如下: APEC會議期間北京出現一段短暫的藍天,大家都很高興叫“APEC藍”,但是這個“APEC藍”付出的代價大家恐怕都是知道的。現在靠短期的行政手段這種“APEC藍”恐怕是很難持續。我在想,這從一個層面反映了我們整個國家現在面臨的“環保困境”,具體如下。

第一,行政手段作用有限。現在不管是環保部還是地方上的環保局在政府裏的排位是比較靠後。原來都是GDP論英雄,要發展經濟,環保部門只能是附屬部門。如果要提高整個國家行政體系環保作用的話,我覺得應該引入環保的第三方評估和環境公益訴訟。比如大連或青島如果有石油洩露的話,不管是什麼企業,一定要有NGO或第三方對它進行環境公益訴訟,我想這個威懾力對污染企業是比較大的。環境做得怎麼樣應該環保部和第三方評估,現在這個制度已經有了,還未見到成果。

第二,政府治理環境的投資熱情度有限。根本原因是短期內環保投資很難見到成效,如果地方官員的升遷要看地方經濟的發展,經濟的增長率,這樣地方政府對環保投資沒有投入積極性。這個現狀急需扭轉。

第三,加強主題主體功能區建設。我國家曾經有一段時間,由國家發改委帶頭做主體功能區建設,我認為主體功能區的理念是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與可行性。比如一個縣城,自然環境好可以發展旅遊,考核的時候可以不考核經濟總量和經濟增長率,只對旅遊業與文化産業發展進行考核。如果完全以經濟發展論英雄的話,就逼著這些原來青山綠水的地方去污染自己的環境,因為要抓經濟和抓工業。如果要以旅遊産業、文化産業引入主體功能區的概念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第四,現有金融體系對環保的促進作用有限。剛才央行的馬駿首席講了興業銀行的例子,興業銀行是我們國家首家引入赤道原則的,它的綠色信貸不良率才0.5%,這應該是相當低的,遺憾的是這個赤道原則是自願使用的,不是央行強制使用的。現在環保績效評價指南和優惠綠色信貸量化的,以及剛才金海年先生講的綠色評級制度的缺失,因為沒有引入這些,銀行的積極性也沒有那麼高。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