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潘功勝:生態與金融的融合在不斷深化

發佈時間: 2014-11-26 10:03:54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王琳    責任編輯: 毅鷗

潘功勝

    首先代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金融學會向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中心的成立並且熱烈的祝賀,並對各位來賓參加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金融協會聯合主辦的生態金融論壇表示熱烈的環境和衷心的感謝。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明媚的陽光、潔凈的泉水等是我們美好家園和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現在有很多預測的報告,中國的經濟會在未來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我想這一天一定會到來。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一份報告説中國的環境品質會在哪一年超越美國,30年、50年還是80年?中國生態環境的差距是我國與美國的最大差距,環境問題已經制約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重要的約束條件之一,並且其嚴重的程度已經遠遠地超越了經濟範疇,危及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的期待越來越強烈,對清新空氣、潔凈的水源、優美環境的訴求越來越迫切。前幾天APEC會議的藍天白雲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中國,不僅是國家的發展戰略,更是與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已經成為全民的共識。

    金融作為一種市場化的制度安排,在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實上金融已經介入到生態保護和環境建設的各個領域,兩者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張。國際金融公司提出的赤道原則得到了國際銀行業的廣泛認同,碳金融市場等的發展非常迅猛,環境基金等創新型金融産品大量涌現。中國的金融政策在綠色金融方面的認知和探索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配合國家産業政策的變化,中國的金融政策逐漸對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産業採取了限制性政策,通過總量控制、行業控制和環保一票否決制、淘汰落後産能等,人民銀行還將環保部的執法資訊,作為銀行進行信貸決策時的重要評估因素。同時人民銀行的部門探索正向激勵的綠色金融政策。

    當前我國加強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決心和力度前所未有,這對生態金融的實踐提出了要求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此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加強基礎研究。生態金融是一個重大的事件問題也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有較強的理論性,希望學術機構加強研究,為金融支援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指導。人民銀行也非常重視這項工作,人民銀行研究局和聯合國環境署可持續金融項目聯合發起設立了一個綠色金融的工作小組,在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博士的帶領下,有學術機構、監管部門、企業等很多部門在一起參與,剛剛完成了一份研究報告。應該説這是一份我國在生態金融建設方面較為完整、品質較高的報告。

    第二,健全金融市場機制和金融的政策體系,探索建立市場化的減排機制,推動國內排污權交易市場、碳排放交易市場和碳金融市場的發展,形成增排有成本,減排有鼓勵,減排投融資有回報的市場運作機制。在政策層面要有技術完善限制性的金融政策,嚴格控制對高污染高能耗行業的政策,同時要建立健全正向激勵的政策,引導企業參與綠色金融和綠色産業的發展。

    第三,完成相關的配套機制,政府在加大財政資金直接投入的同時,要綜合運用稅收優惠、財政貼息、風險補償等手段,引導更多資本進入環境保護,要深化資源能源價格的改革,改善收益性和現金流要加快建立有效開發行為,建立生態文明法律制度,強化經濟主體的環境保護法律責任,拓寬生態金融的市場空間。

    第四,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治理大氣污染,降低碳排放等環境保護問題,都是重大的國際議題,同時發達經濟體在生態金融領域起步比較早,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和做法,通過各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吸納國際金融在家實踐。人民銀行將與國內外金融界、學術界、政策諮詢機構一起,著力推動中國生態金融理念的推廣,生態金融政策的建立,生態金融實踐的拓展和進步。

    我相信生態金融的持續發展快速發展,將會給我國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帶來強勁的東風,為大家吹散霧霾,吹來綠水青山,祝這次研討會圓滿成功。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