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巍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員
烏鎮網際網路峰會第二天的議題是“網路安全與國際合作”,這也是目前網路技術發展帶給世界的重要挑戰之一。技術本身沒有道德性,網路技術更是如此,如同一把雙刃劍,若要將網際網路變為阿里巴巴寶庫,充分發揮技術價值帶來的好處,就必須防止網際網路成為潘多拉魔盒,避免國家安全和用戶權益受到侵害。
網路安全是一個多層次概念,既包括國家網路資訊安全和國防網路安全,也包括企業數據和用戶資訊安全。如同烏鎮峰會“互聯互通,共用共治”的主題説的那樣,網際網路本身就是一個模糊國界的領域,開放性是網際網路應有之義,這就使得網路安全的多層次,應當建立在各國多邊合作的基礎之上。只有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才能真正“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網際網路治理體系”。因此,“網路安全”與“國際合作”一併成為峰會重要議題。
網際網路的開放性是資訊交互模糊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並非指的是國家主權的開放性。網際網路不是無主之地,國家主權和國家資訊安全在世界各國的網路傳播中都是應有之義。各國因國情和網路産業發展速度不盡相同,在網路技術和資源佔有上存在一定差異,但這不應成為佔有優勢一方利用網際網路攻擊他國的理由。烏鎮峰會的“多邊、民主、透明”辦會理念為各國和網際網路企業利用網路技術提供了新的思路。網路不應再重演冷戰思維,任何國家或網路公司都不能以孤立、壓制和強制的手段去做違背服務接受者意願的事情。俗話説,“己若不欲,勿施於人”,只有彼此間充分尊重,互相信任,多加交流才能達成共識,使網際網路為世界人民造福,達到共同繁榮目的。烏鎮峰會就是為各國和各方創造這樣一個平臺,增強互信,加強合作。
中國一直是遭受網路攻擊的受害國,從政府官網到資訊平臺,從國防設施到民用網路,每年都會遭受到來自他國上萬次惡意攻擊。這讓中國政府和人民充分看到了網際網路潘多拉魔盒的醜惡一面,也使得中國更加希望和珍惜網路安全和網路安寧。烏鎮峰會級別很高,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賀詞到李克強總理的出席,從中國政府高規格的出席到國內網路領頭者的參會,這都集中表明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在網路治理中的開放性,也充分體現出中國對網際網路的自信。舉辦烏鎮峰會不僅是要為世界網際網路搭一個平臺,也是要為中國與世界搭建平臺,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避免誤判,一同探索網際網路治理規律,凝聚共識,以更加民主和開放性的網際網路態度解決網路安全問題。
確保網路安全是一個體系性工程,既包括通過完善立法、司法和執法等法律方式達到確保安全的效果,也包括從技術角度加強網路安全的措施。法律保障與技術方式各有側重點,前者多側重於事後處置,是“亡羊補牢”;前者更側重於事先預防,是“未雨綢繆”。
法律方式既要突出立法的指引性功效,也要側重司法的震懾力。網際網路法治體系相比普通法律而言,更具有國際性。對於網路暴恐資訊、網路跨國犯罪、網路販賣毒品、網路跨國追逃等新型犯罪,並非一國之力可以解決,這就需要國際社會儘快達成共識。此外,網路行為人與行為本身具有一定的時空分離性,網路上行為人住所地與實施行為地分離性比較高,單一國家的屬地或屬人管轄很難進行有效治理。一方面,各國應互相尊重他國法律,不能以本國法律制度或意識形態衡量本國人在他國的行為;另一方面,各國彼此間應加強合作,以互相配合,互惠互利的方式協助他國網路法律執行和治理。希望各國可以在烏鎮峰會達成更多共識,簽署更多協議,使得越來越多的網路空間晴朗起來。
網路技術也是維護網路安全的重要一環,網路安全技術先進與否已經與用戶體驗、交易安全,甚至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目前,網際網路技術發展速度已經超越了安全發展速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局面正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同時,又因為網路的虛擬性,一些非法攻擊者身份不明,可能國與國之間的導致誤判。此類技術上和認識上的問題就需要更多的國際合作和政府間合作來解決。因此,烏鎮峰會強調了“多方合作”的觀點,只有互通互聯的技術合作,通過共用共治的手段,才能達到網路安全與共同繁榮。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