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20國智庫論壇 9月3日-4日在北京舉行。在談到G20中的中國作用時,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副院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管理宏觀經濟方面、改革金融領域的做法和經驗,可以供其他國家參考。
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中國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也在不斷擴大,國際金融市場對中國的影響也在不斷擴大。趙錫軍説,在這種情況下,怎麼樣來相互協調融合,使G20的作用發揮得更好,使傳統金融體系的缺陷通過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的介入而彌補,這是需要各方面來共同研究的。而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金融改革領域的做法和經驗是值得借鑒的。
趙錫軍認為,G20的誕生秉承著對全球金融領域的不合理架構進行更好的改造和提升、盡可能得避免出現2008年乃至更早的時候由某些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引起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是它當時誕生的重要宗旨和使命。“如果G20的運作不能對全球金融領域的不合理架構進行改進的話,它成立的意義就會有很大的折扣。怎麼樣更好地賦予G20新的任務,怎麼樣來更好得承擔和完成新任務是各方面來共同研究的。”趙錫軍説。
當前,全球的金融體系不合理的地方有很多,趙錫軍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當前的金融架構不能反映全球經濟發展的變化。目前的全球金融架構是在1945年二戰以後的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在當時有其合理性,這些發達國家經濟所佔的比重、發達程度和影響是佔據主導地位的。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和演變,全球經濟的格局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得到很大發展,他們的經濟比重和影響在不斷提升,去年的GDP已經佔到全球經濟的近50%。但是目前的金融體制與當時改變不大,不能反映這種變化,這説明現有體系在全球經濟活動中的服務能力、影響能力不夠。所以要做改革,經過改革以後,使這個體系反映這種變化,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國家地位的提升能夠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作用能夠體現出來。
其次,目前全球金融體制裏以美國體系為代表的影響非常明顯。美國體系的特點是衍生産品市場非常發達,對整個金融的影響帶來新的現象,比如金融的自我服務,波動的加大、風險的加大、投機性的加大等等,它離開實體經濟越來越遠這是一個問題。但是就全球來講,很多國家沒有那麼發達的金融系統,他們的金融更多的是服務、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的,而不是自我服務,所以美國的模式在全球來講不是適合於每一個國家的。以美國為主導形成的金融體系也會對全球很多國家産生不好的影響,所以就全球而講,也要對此做出反應,盡可能地避免這種過於泡沫化的發展損害到全球實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實體經濟的發展。
第三,全球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強,形式了系統性風險和影響,這種風險在傳統金融體系下是沒有辦法統一管理的,所以要有新的架構和機制,能將新的金融風險管好。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