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成果

中非經濟外交及其對全球産業鏈的啟示

發佈時間: 2014-10-29 09:53:23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張林    責任編輯: 張林

本書以大量的數據和實證案例研究,考察了中非經貿活動的歷史源流、宏觀背景和未來走向,為我國的經貿官員、企業家等克服困難、實現中非經貿合作的互利雙贏提供了啟示。

中非經濟外交及其對全球産業鏈的啟示

作者簡介作者目前任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講師、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駐會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政治哲學、中國與非洲的經濟交往和發展中國家現代化過程。先後獲得復旦大學經濟管理學士、德國弗賴堡大學哲學碩士、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哲學系博士學位,曾擔任世界銀行、美國國際開發署以及多家科研院所和諮詢公司的顧問。赴清華大學任職前,曾在華盛頓的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任職。

目錄引子

第一章

經濟外交的開端

1.新現象還是老關係 2.鄭和與葡萄牙人 3.傳統社會與現代經濟社會的區別 4.堅持與改變 5.援助還是市場 6.從單贏到雙贏

第二章

貿易篇

1.非洲集市上的中國故事 2.品質“惡名”的兩面 3.“放”與“管” 4.廉價商品的挑戰 5.中國從非洲的進口

第三章

基礎建設篇

 1.坦讚鐵路留下的思索 2.非洲基礎建設的困境 3.兩個迴圈 4.“安哥拉模式” 5.吃苦耐勞的工程隊

第四章

礦業篇

1.自然資源詛咒 2.非洲“找油”記 3.開山採礦 4.政治斡旋:蘇丹的故事 5.走出資源詛咒

第五章

農業篇

1.埃塞農學院的中國教授 2.農業援助形式的歷史演變 3.當前農業援助的新嘗試 4.黑土地上的企業家

第六章

製造業篇

1.原野上的新燈塔 2.崎嶇的製造業之路 3.走向非洲的中國製造 4.紮根非洲的挑戰與對策 5.毀滅還是崛起

第七章

經貿合作區

1.從荒漠到都市 2.“走出去”的嘗試 3.經濟特區的意義與功能 4.碰撞與融合

第八章

社會轉型篇

1.勞資關係 2.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 3.腐敗與政府治理

第九章

全球視野篇

1.美國:雙重戰略 2.西歐:超越殖民主義 3.日本:政治角力 4.印度:相似而有別 5.其他國家:各有所長,共同開發

結語

序言

非洲有10億人口,目前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大陸,有豐富的資源也有大量廉價的勞動力,經濟上和正從中等偏上收入邁向高收入水準的我國高度互補。非洲給我國的企業在資源開發、市場開拓和即將失掉比較優勢的勞動力密集型産業的轉移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我國的資金、技術、産業轉移給非洲經濟的可持續、包容性發展帶來了難得的黃金機遇期。中非雙方蓬勃的經貿發展也必然帶來雙方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碰撞,需要相互了解、調節和適應,目前中非的經貿交往在國際上有褒有貶。本書從全球産業鏈的視角,以大量的數據和實證的案例研究,考察了中非經貿活動的歷史源流、宏觀背景和未來走向,既揭示了現代市場經濟體制在全球擴張的動力機制和必然性,也從商貿、工程承包、採掘、農業、製造業的産業層次遞進來分析中非合作的深層原因和未來前景,給我國的經貿官員、企業家和關心中非發展的各界人士如何克服挑戰,實現中非經貿合作的互利雙贏提供了許多重要啟示。

林毅夫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世界銀行前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