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人大重陽,能“衝刺”也能“長跑”的新型智庫

發佈時間: 2014-10-27 09:08:21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張林    責任編輯: 張林

——“智庫巡禮”帶你揭開智庫面紗之一

起步:人民大學和重陽投資的雙重優良基因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以下稱“人大重陽”)是一家年輕智庫,卻被很多人視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第一代表。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做了重要批示,將智庫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人大重陽趕上了這個智庫的最好時代。

2012年秋,中國最優秀私募基金公司“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中國人民大學捐款兩億元。在人大校長陳雨露教授的極力推動下,將這筆錢的相當一部分用於成立新型智庫。這是2013年1月19日人大重陽的建始背景,也是該智庫的執行副院長王文眼中最重要的兩大基礎。

有了兩大強力支撐,人民大學與重陽投資確定了這家智庫的大框架,比如理事會等。而細節與落實,諸如院址裝修、運營團隊、內部制度、研究課題、發展步驟、戰略規劃等全部從零起步。

效果不出所料,人大重陽一起步就發展迅猛。2013年5月,研究院建院4個月後召開第二次理事會,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柯偉林教授(William Kirby)專程從波士頓趕到北京開會,驚嘆道:“人大重陽4個月做的,在哈佛可能需要幾年才能做到。”此言非虛,在此後一年多,人大重陽以“平均每個工作日發表2篇公開文章、平均每天有7家次媒體報道,平均每週2-3各類研討會、每週送一份內參、每月出一個書、每季度都能得到領導人批示”的速度向優秀智庫全力衝刺!

一度有人懷疑這種“衝刺”能持續多久?2014年10月19日,王文帶著人大重陽代表隊跑完了全程北京馬拉松。第二天,他一瘸一拐地上班,並在全院交流中透露:這是個人的第一次,是為全院跑的,希望借42.195公里的長跑堅持表達人大重陽的意志與精神。

而在此前一篇名為《家國情懷、輿論亂象與智庫職責》的專訪,王文將個人與人大重陽的相遇稱為“緣分”:人大重陽成立之初,恰逢中國人民大學近年來不斷創新,對新生事物的包容以及敢於改革的銳氣有目共睹;重陽投資已經形成了圈內人所共知的一系列成熟金融投資理念;智庫對國家崛起的重要性又在不斷凸顯,兩者創辦智庫的共識實際上是傳統教育機構與社會新銳力量融合的産物。“人大重陽”天生就帶著優良的基因,這樣的機會相當難得。

思路:在經典理論指引下摸索與進步

在相當程度上看,人大重陽是中國35年來發展的縮影:有理論支援,但前進的道路卻很漫長;是一種新事物,前面沒有參照的範本,只能一步步探索;很重要,但有時也會被人誤解;發展迅猛,但也很不容易,很辛苦……

同事們稱王文是精力旺盛的“工作狂”、“嫁給了研究院”,但在王文看來,人大重陽院長陳雨露、聯席理事長裘國根更辛苦、更期待人大重陽能有更好的成長。“全院都得到了高度信任與支援,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把這件事做好啊!即使暫時會遇到一些不理解,也要堅持下去。”王文表示。

智庫的機制、人員和運營與傳統學院有很大不同。學院著重做學術研究,智庫做政策研究;學院的重心在影響學術界、高校界,智庫的重心在影響社會和決策;智庫更加社會化和國際化,更加講究現實。現實變化快,智庫研究也要適應這種變化。但在傳統的學術體制下,要探索新問題、真問題、沒有人研究過的問題,肯定是不容易的。“這個過程中我和同事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努力尋找一些很少有人觸摸過的大問題、新問題。”於是,人大重陽很快就開成了G20國家智庫論壇、絲綢之路經濟帶12國智庫論壇、APEC高官會等大型議題的國際研討會,並推出許多高品質的報告與書籍。有人評價道:中國與金融、投資相關的三大對外戰略背後,都有人大重陽的智力身影。

王文把這些進展歸結為“大金融”理論的指導。作為人大重陽立院的理論宗旨,“大金融”概念是人民大學20多年來長期研究積累下來的思想精華,堪稱“金融學的中國學派”。2013年陳雨露教授出版了大金融理論的集大成之作《大金融論綱》一書,將該理論推到了新高度。該理論講求微觀與宏觀、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統合,主張高效、穩定和危機防控的三維一體,體現了人大金融學科全國高校第一的實力,也應合了目前中國金融改革的時代需求。

定義智庫新模式:咨政、啟民、伐謀和育才

經歷了30多年改革開放之後,整個中國進入了第二輪創業和第二輪改革的關鍵時期。從決策的角度來講,國家也需要有一批全新的智庫,需要智庫界的創業者。在結合了時代需要、決策者訴求以及運營摸索的基礎上,人大重陽走出一套自己的智庫特點。王文把它概括為八個字:咨政、啟民、伐謀和孕才(詳細)。“人大重陽”有眾多廣為人知的成績,在G20問題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網際網路金融、金融改革等等一些重大問題上都發揮了一定的決策影響力。一位人大教授説,這些成績是把中國人民大學學者的思想轉化為決策影響力、社會影響力的必然結果。

通過採訪,中國網記者發現,人大重陽內部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思想轉化”。人民大學有中國最為優秀的智力資源,只能發掘出這個資源,在人大建金融智庫就是生逢其時。於是就有了人大重陽在銀行改革、金融消費者、網際網路金融等方面的重要位置。

目前,人大重陽有八種系列産品,包括宏觀日報、研究動態、金融簡報、研究報告、論壇集錦、宏觀週報、出版物、調查報告。八種産品各自針對不同的服務對象。如果把人大重陽比喻成一個思想工廠,它每天會為不同的決策人群和公眾專供各種思想産品。這讓“智庫中國”的記者聯想到網際網路思維。人大重陽也在用網際網路思維指導智庫的運作。

一位智庫研究者説,網際網路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把整個社會變得扁平化。過去智庫是非常神秘的,現在就是在破除神秘。智庫只是生産思想服務給不同的人而已。智庫除了為決策者服務之外,還要服務於大眾,因為大眾也需要嚴肅的專業化的具有國際視野和具有務實理念的思想的生産者。

團隊:成分多樣、形式靈活

“人大重陽”的研究力量基本上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全職的研究人員,能夠高效地生産內參報告。第二部分是高級研究員,大概有50多位,由來自16個國家的前高官、金融大腕和著名學者組成,比如前聯合國副秘書長、前伊朗外交部長等等。前中國銀行副行長、人大重陽的創院高級研究員張燕玲不只在一個場合表達了對這種機制的讚許。在她眼裏,這批年輕人很有幹勁,是國家的未來希望。前倫敦商業與經濟署署長羅思義(John Ross)是最“火”的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2014年10月初,他對英國虛偽香港政策的批判在新浪微網志持續保持著數日的第一關注度,得到數千萬人閱讀。前瑞士蘇黎世州銀行北京首席代表是高産的高級研究員,他提出的“美國需要改革開放”後來曾被高層引用。王文介紹:“一些高級研究員雖然退休,但是他們有很多很經驗的思想,依然能夠發揮出重要作用。我對他們這些前輩內心充滿感激。”

第三批研究力量是因項目需要而邀請研究人員,有數百人。“小核心,大週邊,是很多國外發達智庫的經驗”,王文説:“他們的效率非常高,通過各類研討會,經常會提出很好的建議,是相當給力研究力量。”

情懷與困境:構建一種優秀的“智庫文化”

談到對中國智庫發展的期待,清華大學朱旭峰教授對“智庫中國”記者説:“中國目前需要一個好的智庫文化,智庫是一個新興行業,實際上它應該是整個知識生産生態圈裏面重要的一環,但是目前並沒有被知識生産的生態圈所完全地融合。”

王文解釋道,所謂知識生産者,通常是由四部分構成的,第一部分是學院派,第二部分是以媒體為代表的社會派,第三部分稱為官方派,第四部分是智庫派。學院派學者強調嚴謹和學術;以媒體為代表的社會派,則希望觀點越生動越好;官方學者的研究可以直接給決策層使用。只有智庫的研究,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嚴肅,要兼顧學術、社會和官方三個派別的特性。如果知識體系是一個圓的話,智庫作為一個行業,是學術機構、社會派媒體以及官方科研機構的交集。

因此社會,媒體,學術還有政府都應該理解、接納和認識到良好的智庫文化的重要性,政府應該善待、善用、善管智庫。中國的決策民主化,社會化過程中,需要有智庫的身影,他們既關心國家命運,又能夠獨立地看待國家發展。

王文認為,在中國,智庫目前仍然面臨著一個“去尷尬化”的境地,隨著習總反覆提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智庫迎來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時期,去尷尬化的前景也越來越光明。中國網設置的“智庫中國”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標誌,標誌著媒體能理解智庫發展,能與智庫合作配合;人民大學成立重陽金融研究院,也説明瞭大學在接納智庫;官方採納智庫意見,也意味著決策者在接納智庫。在這個過程中,重陽研究院只不過是被接納的一個很好的典範,相信像重陽研究院這樣的智庫會越來越多,産生的效應能夠為國家做出更多貢獻。一個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文化氛圍形成,一些良性的、積極的、比較正向性的、有利於國家整體發展的智庫文化群的形成,應該在未來八年到十年左右會出現。這正是我們這批年輕人的智庫信心。

人大重陽資訊中心負責人胡海濱是2013年秋季加盟的院內最年長員工之一,常被同事們稱為“海濱姐”。但她説,在人大重陽工作,能夠時刻保持年輕的狀態。“時時刻刻有種時不我待的感覺,國家有太多的事需要我們去做了。年輕人能跟國家的命運相互聯繫在一塊,有一種幸福感。等你老了再回過頭看,自己年輕的時候,會非常驕傲感。現在這個時代把自己的工作和國家的命運,和時代的脈搏聯繫的工種其實不多。”

她將中國的80後、85後稱為全世界最優秀的80後、85後。因為中國的年輕一代在領銜著全世界的發展。在人大重陽的墻上赫然寫著“天道酬勤”四個大字,這或許正是這家智庫有使不完力氣的重要原因吧。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