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動態

堅守穩健 定向發力: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人大校長陳雨露談貨幣政策等

發佈時間: 2014-09-22 10:15:36    來源: 新華網    作者: 張林    責任編輯: 張林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陳雨露認為,當前雖然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卻是調結構最有希望的時刻。要堅守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預調微調、定向發力,支援經濟薄弱環節和結構調整重點領域。

貨幣政策要咬牙堅守住

8月份中國工業和投資增速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回落。在這樣的背景下,是否還要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

“現在是中國經濟調結構最有希望的時候,也是最後的機會。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貨幣政策一定要配合好,咬牙堅守住,保持總體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不搞強刺激。”陳雨露直言,一旦定力不夠,強刺激只能解決暫時的問題,無異於飲鴆止渴。

經濟新常態下貨幣政策何去何從?首先取決於對新常態的準確把握。陳雨露認為,新常態核心就是“三期疊加”,會遇到四大挑戰:一是經濟下行壓力大,二是經濟內生增長的新動力尚未顯現,三是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問題嚴重,四是要考慮轉型期社會、資源環境的整體約束。

“貨幣政策適應經濟新常態是個大課題,還在探索中,但目前整體把握還是比較好的。”陳雨露説。

對於外界關心的會不會降息的問題,陳雨露回應説,還沒有到下這個決心的時候。如果降息就是個強信號,對堅持新常態下貨幣政策預調微調大家會疑慮、混亂。“能不這樣做就不這樣做,想點其他辦法,定向降準、公開市場操作等。讓廣義貨幣供應量M2保持在13%左右,預調微調的手段有的是。”

定向發力推動結構調整

新常態下貨幣政策不搞強刺激,但也要主動作為。

“貨幣政策要和實體經濟良性互動。在保持總量穩定增長的同時,注重兩個方面:一方面推動産能過剩行業調整,另一方面定向支援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陳雨露指出。

在陳雨露看來,産能過剩行業分三類情況:一是市場還在但過於分散,可以通過並購做行業整合,要給這些並購金融支援;二是市場確實供給嚴重過度同時環境污染嚴重,要倒閉、退市,對形成的不良貸款要允許核銷;三是國內産能過剩但其他國家需要的,鼓勵走出去,外匯貸款、債券融資等要加大支援力度。

結構調整有退也要有進。陳雨露認為,對需要定點支援的領域,要通過定向降準和債券融資等方式,扶持其發展,比如“三農”領域、小微企業、棚戶區改造和企業技術改造等,下一步要繼續定向發力、定點支援。

“貨幣政策還是以調控總量為主,但在結構調整上也要探索創新。”陳雨露直言。

金融改革明年力度將會較大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有些是宏觀調控政策能解決的,有些則要通過改革才能解決。

“金融改革有特殊要求。我們講防風險,主要還是考慮金融領域潛在的風險要得到及時消化或抑制。可以想見,2015年開始,金融改革推進的力度會比較大。”陳雨露説。

要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金融領域就必須實現利率市場化。陳雨露認為,國內金融市場確實到了建立統一大市場的時候,核心是價格由市場決定。

不少人擔心利率市場化會推高實際利率。陳雨露指出,雖然利率市場化可能短期內利率有上升過程,但只要經濟肌體基本健康,都會出現拐點、回歸。利率市場化,也是讓老百姓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需要,是改革的必然取向。

陳雨露認為,現在利率市場化改革穩健推進,實際上就剩下存款利率還有上限。放開存款利率還要等存款保險制度出臺,希望今年底前能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如果存款保險制度能在今年底前推出,利率市場化改革很可能在2015年有實質性推進。”(來源:新華網 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網志:@人大重陽,微信公眾號:rdcy2013)

評 論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