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動態

多國學者研討當代社會保障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發佈時間: 2014-09-16 09:53:52    來源: 人民網    作者: 孝金波    責任編輯: 張林

9月13日至14日,由中國社會保障30人論壇、南韓社會政策學會、日本社會政策學會東亞部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承辦的第十屆社會保障國際論壇在京舉行。來自10余個國家100多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社會保障專家學者圍繞“當代社會保障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主題深入研討。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會長王東進、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南韓社會政策學會會長具仁會、日本福祉大學校長二木立等出席論壇,論壇組織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主持了論壇開幕式,並與日本福祉大學教授野口定久、南韓社會政策學會會長具仁會、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所長鄭秉文在會上做了主題報告,

陳雨露在致詞中指出,中國的社會保障已經基本實現了制度的全面覆蓋。展望未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戰略目標就是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社會保障制度。我們既需要尊重中國自身的歷史發展與現實環境,也需要借鑒先進國家,尤其是日本、南韓與我們有類似文化傳統國家的經驗。

蔡昉在發言中強調,深刻理解和領悟中國“未富先老”的獨有特徵,不僅能夠幫助研究者抓住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關鍵、制定出更加中肯的政策建議,而且有助於在對中國和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進行比較研究時發現他們的不同。長期來看,加快經濟發展,提高每人平均收入是至關重要的;而更好的社會和文化制度安排能夠填補由於經濟水準造成的差距。

王東進指出,我我國和許多國家(地區)一樣,正處於從傳統性風險向現代性風險過渡的歷史時期,如何有效防範和化解各種社會風險,確保社會保障制度穩健運作和可持續發展,是必須妥為籌謀、積極面對的重大課題。他強調,我國應當努力完善社會保障治理結構、治理體系,繼續推進社會保障法制建設,實現法治社保,使社會保障成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的堅實基礎和重要載體。

鄭功成在有關“中國社會保障的機遇與挑戰”的主旨報告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促使中國社會保障制度走向成熟、定型的最大機遇,而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較高速度增長、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市場化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改革取向,不僅為這一制度奠定了日益豐厚的物質基礎,也為其深化改革提供了加速度。他同時還分析了中國社會保障改革面臨的挑戰主要是長期形成的利益失衡與利益固化藩籬不易突破,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壓力不易化解,大規模的人口流動與就業高流動性不易應對,體制性障礙造成的路徑依賴不易突破,現行社保制度存在的缺陷不易彌補,因此,深化社會保障改革還特別需要理性、智慧與勇氣。

野口定久在“應對現代版社會風險的社會保障與援助體系的重構”報告中指出,在改善東亞三國中不斷擴大的差距社會時,需要在各國或各地區中通過重新鋪設安全網(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制度)的工作,來為了確立國民或居民的生活保障而強化相互之間的經驗互惠關係。

具仁會在“南韓的貧困:歷史,國際比較分析”報告中圖文並茂的對南韓貧困的特徵和原因進行闡述。他認為,從社會政策的角度著手,有必要有效的解決個人勞動收入分配惡化問題,通過強化在分配政策來緩解家庭勞動收入、市場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惡化是勢在必行的。

鄭秉文在“全球視野下的養老保險的挑戰與機遇”報告中分析了國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動因和類別,指出目前調整制度參數至關重要,建立社會保障的“可持續性”是永恒的目標。目前,東亞中、日、韓三國各自有不同的方向,沒有標準的模式,如何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值得探討和思考的。

在主題報告會後,論壇分為養老保險、醫療保障、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國際養老保險比較、社會保障覆蓋、護理保障、綜合、青年、教學、中國專題等10多個分論壇,110多位來自各國的專家學者圍繞各個專題在會上發表了自己的學術觀點與政策見解,200多位與會者參與了互動。在論壇舉行期間,還舉行了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對話會,國內專家學者與來自歐美國家及國際組織的養老保險專家進行了深度交流。本屆論壇還專門舉行了中日韓青年學者圓桌交流會,來自三個國家的20多位青年社會保障學者進行了深度的對話交流。

評 論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