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
9月5日,“中國新型智庫建設”交流會在中國網舉辦,同時,中國第一家智庫媒體平台中國網“智庫中國”正式啟動上線。中國網副總編薛立勝發言,並啟動了“智庫中國”上線儀式。來自中國社科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與全球化智庫、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察哈爾學會等智庫的多名專家共同見證了“智庫中國”的上線,並就中國新型智庫的建設進行了深入交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徐洪才就“中國智庫建設”存在問題和發展路徑發表了看法。
他認為,中國網成立“智庫中國”網路平臺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是探索媒體與智庫合作的一個有益嘗試。目前,我國智庫事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與發達國家同行相比還存在著巨大差距。
最大差距就是國際化人才儲備嚴重不足,這已成為制約我國智庫發展的一大瓶頸。兩年前,徐洪才教授曾訪問中華經濟研究院。他説,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蔣碩傑先生遵循蔣經國先生要求創立了這家國際化的智庫,其專職研究人員80余人,其中三分之二擁有歐美西方國家的博士學位,其餘在本土拿到學位的研究人員也基本在海外有兩三年工作經歷。相比之下,我們在國際化方面才剛剛起步。
他認為,現在全球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智庫時代”,國家之間的利益博弈,在一定意義上是體現在智庫之間的較量,國家軟實力的較量。因此,中國崛起僅僅靠草根青年歌手唱響“中國好聲音”(China’s Voice)恐怕還不夠,還迫切需要中國智庫學者在國際舞臺上能夠大聲發出中國聲音(China’s Voice),代表13億中國人民表達自己的合理訴求。
為此,需要在全社會範圍內創造一個有利於智庫機構發展的文化。智庫學者不同於影響輿論的“大V”們,他們是學者裏面一類比較特殊的群體,在某些方面他們有深入研究,有真知灼見,且極富社會正義感,而不是隨波逐流,或者一味地迎合世俗。因此,需要創造一個有利於優秀智庫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期望“智庫中國”平臺能夠起到非常好的集聚作用,把分散的智庫機構和個人集合起來,互相學習,分享觀點,共同提高。
在全球化的時代,中國智庫機構應該打破傳統“官本位”體制的束縛,大膽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同時也迫切需要一批智庫學者能夠挑戰自我,不負歷史使命,迎接全球化挑戰,勇敢發出“理性之聲”和不同見解,形成一個包容性文化。政府要從軟體上創造一個有利於智庫專家、智庫機構成長的社會環境。硬體上還需給予適當資金引導,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大力支援智庫機構加快發展。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