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住房發展(中期)報告》總結和分析了2014年上半年中國住房發展的新變化,發現:大中城市房價呈現主動調整態勢,全國樓市進入結構性過剩階段;三線城市住房投資增速回落明顯,一線城市住房銷量跌幅最為顯著;土地市場供求失衡、整體趨冷、分化加劇、調整加深;房地産信貸規模增速同比明顯趨緩,房地産信貸佔比不降反升;房企銷售策略重返“以價換量”,銷售手段呈現多樣化、資訊化趨勢,融資增速大幅回落,國內外融資成本逐漸上升;棚戶區改造成今年的保障房亮點,共有産權房試點倍受關注。
報告提出當前中國住房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是:庫存嚴重,空置率高,施工進度緩慢,半拉子工程多,地區結構失衡;住房發展影響經濟增長,住房市場風險威脅經濟健康發展;行政管控過多,扭曲市場供求;産品品質堪憂,房企社會責任有待提高;庫存積壓、去化速度慢、融資困難致使多數中小型房企資金鏈緊張,風險加劇;土地市場總體量跌價升,地方政府推高地價的慾望依然強烈;土地市場分化進一步加劇,土地供應量與不同能級城市不相匹配,供地節奏與需求不符;保障房資金缺口大而資金使用效益低,價格偏高而入住率低。
報告對中國住房發展的短期走勢作了預測,認為:中國住房市場長期拐點尚未出現,短期下跌不可避免;居民需求熱點由“有房住”向“住好房”轉變,房價不會出現整體崩盤;供求形勢由供不應求向結構性過剩轉變,房價可能進入2-3年的調整期;住宅産業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加速提升,開發投資速度持續放緩,競爭更趨品牌化;土地市場成交量小幅回升,價格穩中略降,分化持續;房貸規模增速有望反彈、房貸佔比仍將高位,商業銀行對房地産繼續維持較高的支援度。
報告還根據城市人口長期變動和生育政策變化展望了中國城市住房長期需求,發現:2015-2030年中國城市住房需求的總體走勢呈現出“上升—平穩—下降”的“倒U型”特徵,拐點大致出現在2020-2025年間,屆時中國城市的住房需求將不再具備快速增加的條件。生育政策的調整有利於房地産市場的穩健均衡發展。但就目前而言,單獨兩孩政策的力度和強度還無法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報告提出了應對當前住房市場形勢新變化的對策建議:更多地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供求的決定性作用,順應市場形勢轉變,積極引導市場健康調整;實施區間調控,做好風險防範;規範、完善和培育舊房與租賃市場,降低二手住房交易和租賃交易稅費;進一步完善或取消期房預售制度;嚴格執行“分類指導”和“雙向調控”,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應通過長效機制建設正確引導市場預期,其他二線城市和熱點三線城市逐步放鬆限購通過市場機制促進住房市場發展,做好部分城市的風險預警與防範措施。促進旅遊、文化、工業、養老、體育、醫療等公共消費性房地産發展,加大保障房、棚戶區改造的力度,既解決涉及民生福利的公共服務等設施短缺問題,又積極培育房地産新的增長點。切實落實改革財稅、金融和土地制度改革既定目標,加快構建房地産健康發展的基礎制度。
為促進中國住房平穩健康發展,報告還建議,土地市場應實行分類調控,建立新的土地出讓金分配機制;收購商品房用於保障房供應,後期管理應納入保障房考核機制;推廣公積金制度和以貨幣補貼為主的住房保障模式,建立公平的住房保障體系;對2025年後可能出現的人口結構“蘑菇雲”風險應有所預警,必須抓住歷史契機加快推進住房制度綜合配套改革和相關人口政策的調整。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