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人民文化生活 增強奮進精神力量

發佈時間:2022-11-29 11:11:00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陳紅玉  |  責任編輯:申罡

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這是百年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努力奮鬥和實踐的宣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明確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等奮鬥目標。這為我們進一步推動文化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強調的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有。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和人民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精神富有越來越成為實現共同富裕的突出任務。新時代新征程,廣大人民群眾豐富的精神生活是經濟的助推器、社會和諧的黏合劑等意義將更為凸顯。深入強化精神文明建設,將引導人們樹立共同的理想信念,為社會主義強國建設提供價值導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明確提出要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在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重要內容,推動我國文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國家層面就推進文化發展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藍圖不斷變為現實。推動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深化文化科技融合、促進創意創新發展、引導文化消費、推動對外文化貿易……非凡十年,文化政策的激勵作用得到極大彰顯,努力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文化産業提質增效並在促進國民經濟轉型升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各領域取得的豐碩文化成果,很好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堅定了文化自信,增強了中華文化影響力。

精神富有首先體現在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精神富有的重要前提。近年來,我國加強歷史文化遺産挖掘、整理和保護工作,做好中華文明歷史起源、內涵的闡釋工作,逐漸闡明瞭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厚文化底蘊。精神富有還體現在文化自強。自強是一種精神和尊嚴,中華民族自古就秉持勇於奮鬥和堅忍剛強的精神,這種精神已經積澱為我們民族的文化心理,並形成自立自強的民族文化精神,激勵全體中華兒女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不放棄不退縮,百折不撓為民族前途命運和偉大復興而奮鬥。

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需要,文化發展是核心因素,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是基本路徑。當前,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趨多樣化、立體化、個性化,對文化産品品質、品位和風格的要求也水漲船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用的原則,著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準,初步建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不斷健全現代文化産業體系,不斷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堅定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持續抓好文化建設,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公共文化産品供給,建設好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為奮進新時代提供強大的價值引領、精神支撐與推動力量。前段時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明確要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推動中華文化全景呈現,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用。相信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將更好實現科學技術賦能文化創新,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産品。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植根于中華歷史文明,建樹於人類文明新形態。邁上新征程,文化力量及其所創造的精神富有圖景必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強大支撐。

(作者:陳紅玉,係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分享到: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