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的四個特質

發佈時間:2020-07-06 13:32:18  |  來源:學習時報  |  作者:林艷梅   |  責任編輯:申罡

綠色發展既是當今世界主要的發展潮流,也是指導我國今後發展的重要理念。自綠色發展理念提出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堅決的態度、強有力的舉措大力推進綠色發展,深入改善民生,取得重大成果和根本實效。繼續引領、推進和實施綠色發展,需要我們在進一步深入理解綠色發展的內涵上下功夫,使綠色發展體現出更加鮮明的綠色性、共生性、精細性和長遠性。


綠色性。綠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是體現自然價值的顏色。綠色發展的核心,就是凸顯綠色性,通過保障自然價值的實現,最終保障人民權益和根本利益的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對自然的價值非常重視,強調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他指出,要著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從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到推行“綠色浙江”的全省實踐,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發展理念”的正式提出,以及“美麗中國”建設的全面部署和啟動,習近平總書記成為當代中國綠色發展之路的倡導者和引路人,“綠色”也已成為當下中國深入人心的顏色。人民群眾期待早日走出發展的瓶頸,主動作為、積極作為,重返藍天白雲、溪水兩岸、鳥語花香的狀態,使城市充滿綠意,使鄉村更具田園風味,使綠色性成為發展的根本屬性。


共生性。馬克思曾經指出,自有人出現以來的歷史都是“人化自然”的歷史。自然,不僅有其自在性,同時也有其深刻的人化性特徵,人與自然之間必然處於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共生”狀態之中。關於這一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強調,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強調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在以往的發展當中,囿于發展方式、發展水準的限制,我們曾經也走過“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支付了發展過程中沉重的環境代價,如高濃度的霧霾、水體和土壤的嚴重污染等,人居環境品質直線下降。同時,囿於人們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的限制,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宰制自然、透支自然的情況,最終遭到自然的懲戒和報復。重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要求我們必須走科技內涵式、人文關懷式綠色發展之路,以高品質、高品質的發展,以最低的環境支出和耗費,實現天更藍、水更綠,環境更和諧。


精細性。精細性是綠色發展的內在應有之義,主要體現發展的層級和品質。看一個國家的發展是否達到精細化程度,是否達到綠色發展水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衡量標準。一是科技對生産的支撐作用。只有當生産實現了高科技的支撐和帶動,達到資訊化、清潔化、無害化的發展水準,實現低污染、零排放和全封閉,綠色發展才是有根基的,才能有望實現。在這一點上,綠色發展必須建立在經濟結構、産業結構的有效調整之上,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基礎和靈魂。二是高水準的生態治理。無論就大的方面來講,包括生態主體功能區的劃分和生態補償制度的建立、河湖與水域的治理、生態環保督察制度和生態環保主體責任制度的建立、生態立法的推進等等,還是就小的方面來講,包括河(湖)長制的施行、垃圾分類制度的普及、相關城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含對非法食用和買賣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行為、遛犬行為等的規範)的實施等等,能否在制度與規則的層面上對政府、企業、個人的行為進行規範,進一步增強國家治理、政府治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進一步降低企業和個人行為的外部性,是我們大有文章可做的地方。在這一點上,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關鍵在規則,核心在治理。三是人文情懷的養成。綠色發展的實現,最終要體現到每個社會成員和個體身上。只有每個社會成員和個體都形成敬畏自然的思想觀念,盡力多去除一些思想的功利性、短視性,儘量多減少一些行為的破壞性、隨意性,有效提升自身思想素養和行為素養,綠色發展的精細性、品質性才會具備生態倫理的根基,才不會成為空話。在這一點上,要倡導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綠色價值觀念,讓天藍地綠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懷。


長遠性。綠色發展一定是可持續發展,是慮及子孫後代的長遠發展。對綠色發展的長遠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他強調,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如何理解這一思路?可以看到,首先,這是一種生態優先的思路,強調敬畏和保護自然。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必須改變過去長期存在的急功近利、寅吃卯糧的思維方式,改變因小失大、顧此失彼的方式和做法,停止對自然的污染和破壞,從過度干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敬畏、愛護和保護自然。其次,這是一種新經濟的思路,是站在現代生産方式的視角重新看待和審視自然。按照這一視角,綠水青山就不僅是物質財富,同時也是經濟財富,包含著潛質巨大的綠色生産力,價值無限豐富。再次,這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強調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生態財富。在生態環境問題上,在事關中華民族山川血脈延續以及子孫後代的生態安全問題上,我們要算大賬、算綜合賬和長遠賬。必須通過走綠色發展之路,建設“美麗中國”,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生態財富,留下充足的發展空間。


綠色發展既是我們的前進方向,也是我們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而必須作出的發展選擇。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讓我們進一步領會自然價值的重要性,同時也提示我們,進一步推進綠色發展任重道遠,必須持續發力,篤定前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