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呼喚大國國防

發佈時間:2018-09-19 10:15:25  |  來源:解放軍報  |  作者:董栓柱   |  責任編輯:申罡

9月15日是我國第18個全民國防教育日,全國各地圍繞“傳承紅色基因,匯聚強軍力量”這一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推動全民國防教育深入普及,進一步增強民眾的國防觀念和國防自信,凝聚了強國強軍共識。


——編 者


強軍重在塑造軍魂,固國要在教育國民。義大利政治哲學家馬基雅維利曾説過:“造就最強大國家的首要條件不在於造槍炮,而在於造就其國民的堅定信仰。”這裡説的“堅定信仰”實質上就是國民堅定的國防意識。強國需要先強心。在我國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發展階段,開展全民國防教育的要義就在於培養國民的大國國防意識,築起托舉民族復興的精神長城。


國家越發展,社會越進步,越需要築牢國防安全的圍墻。一個國家會因經濟富裕而受人羨慕,卻不一定會因此而贏得尊重,更不一定會因此而帶來安全。相反,如果缺少憂患意識和捍衛自身發展成果的能力,和平的花與發展的果難免會被“風吹雨打去”。兩宋時期,經濟在當時雖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卻是富而不強,“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最終在強虜面前先後上演了“靖康之恥”和“崖山跳海”的歷史悲劇。兩宋的教訓告訴人們,守護和平的花與發展的果,必須時刻砥礪勝戰止戰的刀鋒,築牢捍衛安全發展的基石。


一個國家真正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屹立,離不開深入到全體國民心靈中的關心國防、崇軍尚武的社會氛圍。莫斯科紅場烈士墓上,鐫刻著這樣的銘文——沒有人會忘記,沒有人會被忘記。許多俄羅斯年輕人婚禮儀式之一,就是向無名烈士墓敬獻鮮花。俄羅斯歷經坎坷,能頂住巨大壓力在國際社會縱橫捭闔,靠的就是“戰鬥民族”擁有的不屈不撓精神特質。猶太民族在飽受千年磨難之後,最終挺立於對手環伺的中東,成為不可輕視的地區強國,靠的是對“馬薩達再也不會陷落”這一精神城堡的堅守。


中華民族走出近代以來的屈辱磨難,實現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涅槃重生,見證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民族進取精神的復蘇振興。“站起來”包含中華民族在信念、意志和行動能力上,擺脫了近代以來故步自封、一盤散沙的弱勢心態,建立起了扛住一切壓力、打敗一切外來侵略者的強大民族自信。“強起來”則包含著中華民族從“振邦救國”走向“復興強國”、從“力勝”走向“心勝”、從“獨善其身”走向“兼濟天下”的強者胸懷,實現了昂揚民族精神和寬廣大國情懷相互交融的精神飛躍。


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需要進一步涵養大國國民意識,厚植與大國地位相適應的國防觀念。法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指出,大國“註定要創造偉大和永恒,同時承擔責任與痛苦”。這個“責任與痛苦”,對應的就是中國自古倡導的“兼濟天下”的博大情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使命憂患。今天的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一目標的能力和信心。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克服和平積弊,常懷使命憂患,必須在物質水準日漸豐裕發達的基礎上,築牢支撐國家長治久安的國防基石。


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唯有強化大國國防,方能從容應對風險挑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要高度警惕有人故意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製造壓力風險、設置暗礁陷阱。何懼鬼魅再作孽,策馬待命箭在弓。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只有發揚鬥爭精神,提高鬥爭本領,才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天下並不太平,和平需要保衛。新時代呼喚大國國防。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中國堅持和平發展,致力於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然而,在“叢林法則”、強權政治依然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國必須要有戰略定力,必須要打造過硬的鋼筋鐵骨,加快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維護世界和平提供戰略支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