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特徵

發佈時間:2018-06-19 09:58:53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趙周賢 劉光明 徐志棟  |  責任編輯:申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篇章。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建構問題,並多次做出重要論述,強調要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實踐,形成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理論,指導中國經濟繼續向前發展。因此,有必要科學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特徵,並據此對中國經濟發展作出前瞻性思考和籌劃。


基本特徵是事物本質的體現,是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質的規定性。一種理論的基本特徵是對其研究對象(事物)特徵的理論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産物,是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承擔著指導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學科體系建構的光榮使命。筆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是一般性的理論經濟學,而是整個經濟科學的指導思想,既與蘇聯政治經濟學有很大不同,又與以新古典經濟學為代表的西方主流經濟學有著質的差異,綜合起來,其基本特徵集中體現為七個方面。


一是始終堅持人民利益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什麼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並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必然是代表廣大人民的意志和主張,是要保證中國經濟的航船向著實現人民利益的正確方向前進。事實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導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業績,都是人民群眾歷史主體精神和創造活力的體現;其關於發展目標的重大戰略設計,都最大限度地兼顧和集中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其關於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思想,都是人民群眾實踐經驗和智慧的集中和昇華;其關於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都是人民群眾期盼的集中體現。實踐表明,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堅持著眼于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與此同時,要確保黨和政府對經濟發展的領導權,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統一起來。


二是始終堅持把中國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作為理論建構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的歷史充分證明,只有立足本國國情和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本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説,才能不斷開拓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最新理論成果。堅持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要求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中國共産黨人堅持從事實出發,深刻汲取蘇聯模式的歷史教訓,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與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相結合,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國富民富、經國濟世等思想相結合,與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新境界。比如,我們黨提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明確了初級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重新界定計劃與市場的屬性,創造性地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等,使中國經濟告別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也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成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科學理論形態,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具創造性和世界意義的科學理論成果。可見,從實際出發,緊扣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聚焦解決國內經濟社會主要矛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要特徵。


三是始終堅持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必須以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為基礎,這就要求實現共同富裕。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一重要論斷從社會主義本質的高度,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目標導向,指明瞭通過共同富裕來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進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路徑,指導中國經濟發展把以人為本作為本質取向貫徹于現實實踐。以此為指引,我們黨高度重視共同富裕問題,從改革初期提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到後來主張“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後來強調“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表明我們黨越來越注重公平正義和共同富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了共同富裕問題,既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內涵,又將“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納入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必須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及其政策主張,卻在使兩極分化愈益嚴重。2018年4月發佈的《2017年美國的人權紀錄》顯示,美國0.1%最富有家庭的財富相當於最底層90%家庭所擁有財富的總和;在過去40年,美國80%中低收入人口的收入僅增長了約25%,而20%高收入人口的收入卻幾乎翻了一番。


四是始終堅持以問題牽引理論發展。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馬克思通過研究分工問題發現了“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辯證法”,並通過這一“辯證法”闡明瞭社會結構的四個因素及其內在關係,即“生産力—生産關係—政治的上層建築—社會意識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傳承了這樣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把研究對象聚焦到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矛盾運動和辯證發展上來。這樣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超越了純粹的經濟範疇,把政治、社會與經濟統籌起來,涉及財産所有權、收入分配以及政治結構等,最終是要使經濟發展為人的解放和社會進步鋪路,而不是使經濟發展本身成為最終目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像是當代中國發展的一切經濟社會問題,決不僅是單純地研究資源配置和增加物質財富的科學,而是要研究如何增加財富並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科學。


五是始終堅持在改革創新中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圍繞這個問題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論觀點。比如,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先後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不是起全部作用,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要在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同時,管好那些市場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這些重要理論觀點,對於用好“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實現市場和政府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引領中國經濟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導向作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中,我們黨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推動經濟發展,包括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接續實施五年規劃和區域發展戰略等,既避免了經濟決策權高度集中帶來的嚴重弊端,又運用國家干預、宏觀調控有效應對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反觀新自由主義指導下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由於嚴重扭曲政府與市場關係,高度依賴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作用,已經多次引爆地區性或國際性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


六是始終堅持從人類文明進步的高度協調人與自然和社會的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僅從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角度統籌政治、經濟與社會,而且從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高度統籌經濟、社會與自然環境;不僅努力促進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良性互動,而且從人類文明進步高度積極推動達成關於促進世界氣候變化和環境改善方面的協議,為全球性的環境改善積極做出貢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發展道路,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品質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近年來,中國陸續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頒佈施行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圍繞生態環保展開的執法督察越來越嚴格,正在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2016年5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報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對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予以充分肯定,認為是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體實踐。


七是始終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謀劃中國經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主動作為、適度管理,讓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更多釋放出來,實現經濟全球化進程再平衡;我們要順應大勢、結合國情,正確選擇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路徑和節奏;我們要講求效率、注重公平,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用經濟全球化的好處。在這一思想引領下,中國倡議並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定不移適應和引導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的經濟全球化進程,努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趙周賢劉光明徐志棟,分別係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副教授、講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