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家庭文化回歸併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

發佈時間:2018-04-19 08:55:20  |  來源:寧夏日報  |  作者:寧夏社會科學院理論研究中心  |  責任編輯:申罡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瞭方向。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對鄉村振興戰略作出系列部署,從國家層面對農業農村壯大發展提出明確的可行性路徑。為寧夏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踐,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駛入換擋提速的快車道提供了有力保障。


經過多年的移風易俗和精神文明建設,提升了我區鄉村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但家庭文化建設仍然是美麗鄉村建設的短板。寧夏社會科學院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調研組,曾就村落文化遺産遺跡保護、鄉村治理及文化傳承問題,赴平羅、鹽池、彭陽等地調研,發現不少地方仍然把注意力集中在農業産業發展、村莊改造等經濟活動中,對鄉村文化建設重視不夠,尤其是家教弱化、家風家規理念淡薄,自強與創造幸福的精神狀態不佳,一些貧困戶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脫貧的內生動力相對不足。這種現象不僅影響脫貧攻堅的推進,而且也提醒我們必須加強農村家庭文化建設,改變農民思想觀念,發揮家庭家教家風的文化功能。


家庭文化建設,需要政府及全社會營造家庭文明建設的輿論氛圍。家庭文化建設,是一個包括家庭的組建、家庭成員關係、家庭教育、老人贍養、鄰里關係、家庭飲食、環境衛生、服飾等家庭氣氛的營造、經濟管理、民主平等、家規家風傳承等系統工程。要統籌一個家庭世代承續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較為穩定傳統習慣、家庭道德規範以及為人處世之道等,無疑需要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家文化優良傳統教育,接受政策法規等社會規導機制,使家庭家教家風文化得到豐厚的精神滋養。同時,必須從家庭家教家風入手,以實現轉變和提升家庭成員的思想觀念、精神狀態、生存技能等綜合素質,培養和塑造家族成員,煥發家族群體奮發圖強、改變面貌的激情,增強他們創業致富、建設家鄉的本領,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濃厚氛圍,使鄉村廣大人民群眾牢固樹立起家國情懷、高尚道德、仁愛樂學、勇敢擔當的精神,弘揚歷史文化傳統、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傳播與時俱進正能量的鄉村文化踐行者,真正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從內容和形式上在家庭這個社會細胞裏得到融化,以提升鄉村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激發他們向上向善,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影響力,推進我區鄉村社會經濟發展。


家庭文化建設,引領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生根。家庭文化建設不僅在扶貧開發中具備“扶志”和“扶智”的造血功能,産生基礎性和引領性的重要影響,而且在我區貧困地區,乃至在整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中同樣意義重大,具有發揮領先性和示範性的關鍵作用。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凡涉及創新發展、特色農産品打造、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開發文化創意産品和文化旅遊産業,以及鄉村治理體系,都需要遵循新發展理念,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包括地域傳統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吸納。和諧穩定的家庭、明體達用的家訓、詩聯訓子的教化、與子論學的風尚等,對於樹立文化自信,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的同時,都具有積極的文化意義和現實意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伴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長,包含著重視家庭文化功能的要求。鄉村民俗、村規民約,承載著許多家庭文化的內容和審美意蘊,有助於家庭文化培育和優良家風的傳承,傳統文化對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文化自信、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鄉村振興不僅是一個經濟話題,它涵蓋了政治、社會、生態和文化等內容,如何讓鄉土文化回歸併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至為重要。鄉土文化裏包含著傳統價值觀,是維繫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靈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是辯證法的觀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文化傳承與創新大有可為,教化意義重大。


(執筆:郭勤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