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國恥,從民族情感的共振中凝聚奮進力量

發佈時間: 2017-12-13 10:35:45  |  來源: 文匯報  |  作者: 李書吾  |  責任編輯: 申罡

作者: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李書吾

今天,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在南京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憑吊80年前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30多萬中華同胞。這是震撼每一個中國人的時刻。13億中華兒女的蝕骨之痛,讓黃山黃河、長江長城,為之一黯。

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日寇侵華,多少人間慘劇,多少家破人亡,山河破碎不堪回首,侵略罪行鐵證如山。今天,我們公祭遇難同胞英靈,就是要勿忘國恥,牢記歷史。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營養劑。中國近現代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然而,在抵禦外侮的烽火中,中華民族完成了鳳凰涅槃的重生,鑄就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以3500多萬軍民傷亡的代價迎來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站在了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歷史起點。貧弱的中國能夠長時間獨立支撐抗戰的局面,並最終戰勝日本軍國主義,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中國共産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全民族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法寶。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16年中國GDP為74.4萬億元人民幣,穩居全球第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估算,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9%,超過了美、歐、日貢獻率之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産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産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判斷,新時代呼喚新氣象、新作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使命在肩,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匯聚中國力量,不斷夯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和精神基礎。

珍愛和平 開創未來

歷史的憑欄處,不僅有一個民族的哀傷,更有振作的力量、和平的渴望。我們紀念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冤冤相報,而是要從中凝聚發展的力量。國家公祭,必將進一步喚起每一個愛好和平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珍惜,喚起世界人民對歷史的記憶和對和平的珍愛,表明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這是一個大國應有的品格力量,是一個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人民軍隊必須擔當使命,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古人在造“武”字時,就蘊含著“以戈止戰”的期盼。軍事鬥爭準備是軍隊的職能所繫使命所在,是維護和平、遏制危機、打贏戰爭的重要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也進入新時代。我們必須自覺堅持政治建軍、依法治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建設強大的現代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打造堅強高效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只要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贏得最廣大人民衷心擁護,就能構築起眾志成城的銅墻鐵壁。我們有能力更有信心決不讓中華先輩的熱血白流!決不讓歷史的悲劇在中華大地上重演!

經歷過深重苦難的中華民族,為了今天的和平與繁榮付出了世所罕見的艱辛與犧牲,對和平無比珍視,倍加呵護。和平來之不易,悲劇不可重演。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是需要爭取和維護的,只有人人都牢記戰爭的教訓,從苦難中汲取向上的力量,和平才會一直和我們同在。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裏,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獨善其身,也沒有哪一國可以包打天下,需要世界各國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彼此理解、求同存異、同舟共濟、攜手共進,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面向未來,我們要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家公祭,再一次強化了民族歷史記憶,在民族情感的共振中找到一種奮進推力,凝聚起中華兒女“勿忘國恥,夢圓中華”的共同精神信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共圓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