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獨特內涵

發佈時間: 2017-12-13 08:40:39  |  來源: 求是網  |  作者: 方雷  |  責任編輯: 申罡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既在歷史脈絡中內蘊著黨的人民立場、領導權威和先進品質的一以貫之,又在全新方位上體現著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與領導水準的創新探索,具有契合於時代脈搏的獨特內涵。

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植根于黨的領導地位的持續演進和鞏固發展的歷史必然性之中。

改革開放是繼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三十年和建設三十年之後的偉大變革,“第一個三十年”是在黨的“一元化領導”下統一指揮、動員群眾、反抗外來侵略和封建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三十年;“第二個三十年”是在“黨政合一”的領導體制下恢復秩序、發展工業,集中力量改變貧窮落後的社會面貌,爭取儘快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三十年;“第三個三十年”是在“黨政分開”和“黨政分工”的指導思想下撥亂反正、培育市場、釋放活力,不斷解放生産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改革三十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 “第四個三十年”,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僅是黨勇於承擔領導民族復興偉大使命的鮮活寫照,而且表明瞭黨能夠根據時代形勢的深刻變化,自覺調整領導方式的宏大魄力。

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植根于黨的領導作用的功能發揮與統籌推進的現實迫切性之中。

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黨和人民對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新征程的主動回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迫切要求在黨的全面領導中發揮黨把控宏觀方向的定位功能,開闢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用的發展模式,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複雜嚴峻的風險和挑戰迫切要求在黨的全面領導中實現黨團結各方力量的統籌功能,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薄力量,破除一切頑瘴痼疾,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為一切勢力所動搖;利益藩籬的僵化固結迫切要求在黨的全面領導中落實黨平衡利益訴求的協調功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穩步推進利益機制的調整,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植根于黨的領導意識的原則遵循與理念貫徹的政治權威性之中。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必由之路是強化黨的政治建設,必須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曾有一段時間,對黨的政治建設重視不夠、號召不強、舉措不力、投入不足,在黨內的政治權威、政治生活、政治規矩等方面發生了“寬”“松”“軟”的問題。強化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證。只有切實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權威,才能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植根于黨的領導體制的規則構建與機制改進的制度創新性之中。

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必須以制度建設為貫穿。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推動黨的制度建設的方向和指引,黨的制度建設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抓手和保障。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只有將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凝聚為一整套行之有效、嚴肅整齊的制度規範和正式程式,使黨的領導有法可依,有制可循,才能保證黨的組織性紀律性,才能賦予黨強大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從制度層面探索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保黨的全面領導長效化、常態化、穩定化的制度路徑,關鍵在於落實依規治黨依法治國,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推進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就是要將黨的全面領導徹底納入制度規則的嚴格軌道上,依據黨內法規特別是黨章管黨治黨,依據法律法規特別是憲法治國理政,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創新,完善黨的全面領導的實現過程、實現結構和實現制度,最終走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總之,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黨中央面向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時提出的全新命題,突出了政治建設和依規治黨在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中的重要位置,是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必由之路,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作者: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