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譜寫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發佈時間: 2017-10-20 09:41:06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楊勝群  |  責任編輯: 申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斷發展、不斷前進的事業,猶如一部鴻篇巨制,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筆書寫。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幹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力譜寫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關於我國發展歷史方位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新論斷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這是關於我國發展歷史方位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新論斷,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基於客觀事實的判斷。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正是在這個基礎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用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概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前仆後繼地奮鬥與犧牲,都是為了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但直到中國共産黨登上中國政治舞臺,才完整提出建立一個獨立、統一、民主、富強的新中國的目標,並一步一步將其變為現實。毛澤東同志提出,中國共産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要“使中華民族來一個大翻身”“使中國人民來一個大翻身”。新中國成立標誌著中華民族開啟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征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致力於人民富裕和國家富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立了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鬥目標。經過黨和人民的接續奮鬥,今天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正行進在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習近平同志關於我國發展歷史方位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新論斷,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定性意義。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之所以能實現這一偉大飛躍,歸根到底是因為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揭開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

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新的謀篇佈局

習近平同志立足新的歷史起點,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作了新的謀篇佈局,提出了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行動綱領。

突出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繼續寫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引領全篇。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是黨和人民曆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改革開放近40年實踐的根本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就是堅持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而且這個主題的內涵是不斷豐富發展的。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增添了新的重要內容,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科學判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和基本國情沒有變。習近平同志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新的科學判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同時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一判斷,為制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提供了最基本的科學依據。這一判斷,要求我們一方面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另一方面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明確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習近平同志指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特別強調要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並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了新的動員。他還強調,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習近平同志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作了兩個階段的戰略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我們要堅忍不拔、鍥而不捨,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

進一步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佈局、戰略佈局,圍繞兩大佈局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出新的目標、要求和舉措。“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新發展理念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四梁八柱”性質的基本框架結構,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集中體現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客觀規律,集中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集中體現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五位一體”、戰略佈局是“四個全面”,並在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的闡發中將其具體化為黨和國家工作的基本方略。同時,圍繞貫徹落實這兩大佈局和新發展理念,在分別闡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時提出了更為明確的目標、要求和舉措。

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續寫新篇章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行百里者半九十。習近平同志告誡全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我們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黨的精神狀態,取決於能否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我們勇於面對黨面臨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記憶體在的突出問題,以頑強意志品質正風肅紀、反腐懲惡,消除了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增強,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黨群關係明顯改善,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沒有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定黨性原則,勇於直面問題,敢於刮骨療毒,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

“大事難事看擔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華民族復興偉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歷史擔當。各級領導幹部要強化擔當意識,用鐵的肩膀切實把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的責任擔當起來,切實把全面從嚴管黨治黨的責任擔當起來,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當前,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要敢於碰硬,攻堅克難,將改革進行到底;扶貧脫貧到了攻堅階段,要直面困難,敢於啃硬骨頭,堅決打贏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每一個共産黨員都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積極為黨分憂、為民盡責,在全黨推動形成想作為、敢作為、能作為的新風尚。“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擔當意味著實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實實在在幹出來。不真抓實幹,再宏偉的藍圖都只能停留在紙面上。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目標不可移易,標準不可降低,時間不可延誤。各級領導幹部要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堅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工作理念、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科學精神;避免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一張好的藍圖幹到底,切實幹出成效來,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工作業績。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習近平同志將創新提到民族基本精神品格的高度加以強調。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機和活力所在,是中國力量的源泉,是中國精神的核心。敢於擔當,還要善於擔當;實幹,還要善於幹。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開拓創新。要以創新推動改革,以創新驅動發展,以創新開創新局面。繼續寫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要大力營造崇尚創新、鼓勵創造的社會環境,讓一切創新都得到尊重,讓一切創新都得到支援,讓一切創新成果都得到充分利用,使創新真正成為全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品格。

(作者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20日 17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