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發展中落實共用理念

發佈時間: 2017-10-17 09:06:10  |  來源: 甘肅日報  |  作者: 李敏娜  |  責任編輯: 申罡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新的發展理念。其中,共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本質要求,沒有共用就無法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文化發展中落實共用理念,就是要時刻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促成文化發展的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使人民群眾在文化發展中有更多的文化獲得感,不斷提升全體公民的精神文化素養。

著力促成文化資源的共用。文化資源的豐度不能簡單地代表人們實際佔有資源的共用度。深厚的文化資源需要不斷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激活其深層次魅力,使優秀傳統文化“活”在當下。實現文化資源的共用,一方面利用網際網路數字化移動化等高新技術,努力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人們的生産生活,與節日慶典、禮儀規範、民風民俗相銜接,與文藝體育、旅遊休閒、飲食醫藥、服裝服飾相結合。另一方面通過文化設施的免費開放、公益演出的低票價,來降低人民群眾獲得優質文化資源的成本,讓人民共用更多改革紅利。近些年甘肅省持續推進的“歷史再現”工程和“銀企合作”惠民演出,為人民群眾共用文化資源搭建了平臺。

著力促成文化創作的共用。堅持在各種文化産品、文化作品的創作中以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作為創作來源,堅持為了人民群眾而創作,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創作原則,把人民滿意不滿意、喜歡不喜歡作為衡量精神文化産品的標準,深入實際,深入生活,從改革建設火熱生活的實際感受中,從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奮發精神中,激發創作靈感,寫出真情實感。人民群眾中不僅蘊藏著巨大的力量,而且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要儘量傾聽並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文化訴求和意見表達,觀照人民的生活、命運、情感,表達人民的心願、心情、心聲,讓人民群眾能夠真正成為文化創作的源泉,成為文化創作的力量,成為文藝歌頌的對象。近年甘肅省拍攝的電影《黃天厚土》《丟羊》、紀錄片《敦煌畫派》《金城蘭州》都更多地把鏡頭聚焦于普通百姓。

著力促成文化成果的共用。一方面要著力推動文化領域供給側改革。通過政府投入、制度規約、市場機制等手段調節文化産品、文化活動和文化服務的供給,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用水準,讓人民群眾有能力、有意願、有渠道獲取和享有多樣化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要全方位做好文化共用制度建設。從財政資金、硬體設備、市場發展、隊伍建設等要素入手,促進文化共用的制度化、規範化,為實現文化共用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參與度與獲得感。為推動文化成果普惠共用,甘肅省通過項目撬動、社會運作、企業贊助、能人助辦等多種方式已陸續投入資金10億多元,累計完成15972個“鄉村舞臺”建設任務。2016年為6000個農家書屋和266個藏傳佛教寺廟書屋補充更新出版物。2017年公共數字文化惠民項目申報資金達9212.7萬元。

著力促成文化小康的共建。實施文化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在全民共用、全面共用的大背景下,唯有下大力氣補齊文化的短板,才能真正實現全面的小康。實現文化小康的共建,一方面要在制度上進行合理有效的安排,縮小收入差距,以實現文化扶貧的標準化、有效化、現代化為原則,堅持統籌發展,共建共用,加快形成人人共用、惠及貧困群眾的文化新格局。另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解決文化發展的城鄉差異、區域失衡問題。加大對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的文化設施建設和文化産品供給,特別關照老年人、農民工、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等特殊群體。通過實施文化扶貧項目,因地制宜地開展文化的精準扶貧,消除不同區域之間、不同群體之間的文化差距,才能共同實現“文化小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