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學習理論的認識誤區

發佈時間: 2017-09-22 13:13:56  |  來源: 遼寧日報  |  作者: 李峰  |  責任編輯: 申罡

學習理論,關鍵在認識,根本在態度。認識決定態度,態度深化認識。深化認識,端正態度,就要走出學習理論的諸多認識誤區。

學習理論不是“包醫百病”,而是“強身健體”。理論不是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是強身健體的治本良方。任何理論都不能包攬無遺地解決世界上的一切問題。理論的作用在於治本,而不是治標,是對人思想的昇華、精神的提振、實踐的指導。學習理論,能使人的品位和境界不斷得以提升,使人的綜合素質不斷得以增強。共産黨人的理論武裝是最根本的武裝,有了這種武裝,就有了探索實踐的底氣、開拓創新的勇氣、敢於鬥爭的銳氣、與時俱進的朝氣,就能夠在錯綜複雜的環境和形勢下明辨是非,撥雲見日,保持定力,登高望遠,達到“不管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的境界。

學習理論不是“立竿見影”,而是“如影隨形”。理論的作用不是快捷的,而是緩慢、長久、潛在的,而一旦理論的作用發揮出來,又是深沉、巨大、不可估量的。學習理論,不能指望立竿見影、立馬見效,而是一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理論的效果是漸進顯現,如影隨形,往往是在內煉素質、外樹形象中體現出來,在不斷實踐、幹事創業中彰顯出來。學習理論的效果的體現與彰顯是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要通過一些事物轉化而逐漸實現。這個轉化的過程,既有實踐的不斷深化,又有理論的不斷昇華,在理論與實踐的不斷發展中,把相互之間的良性互動提升到一個更高層次,達到一個更高水準,實現一個新的飛躍。

學習理論不是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理論不是給人以成果,而是給人以方法;不是給人以結論,而是給人以推論;不是讓人直接進入宮殿,而是提供人們進入宮殿的鑰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方法至關重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就是立場、觀點、方法,特別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學方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我們提供了精準施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與我們黨積累的經典方法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之中。正是這些重要的方法論,指引中國共産黨人不斷總結歷史經驗,深化實踐發展,緊跟時代步伐,推進理論創新。

學習理論不是“貼標簽”“套事物”,而是堅持問題導向。理論不是從一般原則出發、從抽象概念出發、從主觀意願出發,而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從存在問題出發。研究分析客觀事物,不能套用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框架、固定的概念,這些只會把人們引向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泥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我們在研究探索客觀事物發展規律時,必須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問題是時代的呼聲,也是分析事物矛盾、尋求事物發展規律的切入點。我們正是從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走過來的,正是在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中前進的,從問題出發、以問題為導引而提煉出概括出的理論具有較強的生命力,不斷指導實踐深入發展。

學習理論不是書齋“功課”,而是實踐結晶。理論是鮮活生動的,不是死板僵化的,不是理論家在書齋裏想出來、寫出來的,而是實干家在實踐中走出來、幹出來的。我們黨的創新理論無不産生於創新實踐,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理論形成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理論的生命力所在。從表面來看,理論是以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的概念形式而存在,但從實質看,它的根基在實踐之中,發展于實踐深化之中,受檢驗于實踐進程之中,無實踐之源泉,理論之水就會枯竭。在今天這樣一個“需要思想並且一定能夠産生思想、需要理論並且一定能夠産生理論”的偉大時代,實踐創造者理所當然、勢在必然地成為理論創新者,實現兩者良性互動、融為一體,從而使燦爛的實踐創新之花結出豐碩的理論創新之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