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世界經濟聯動發展的科學構想

發佈時間: 2017-05-15 09:45:52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王戰 權衡  |  責任編輯: 毅鷗

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指出: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用。這一重要論述,進一步明確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方向和路徑。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逆經濟全球化思潮泛起、國際地緣政治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事實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引領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促進世界經濟聯動發展的科學構想,體現了全球視野、前瞻眼光和合作共贏的務實態度。我們必須堅定信心,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使之成為引領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促進世界經濟平衡發展和包容增長的重要引擎。

一帶一路倡議影響廣泛而深遠

引領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社會生産力發展和科技進步,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但要看到,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存在著一些不足,突出表現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一些國家內部不同群體享受的成果有差異。習近平同志指出:“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正確的選擇是,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倡導合作共贏,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努力實現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推動世界各國共同繁榮發展。

為國際貿易投資增長提供新動力。當前世界經濟仍然處在復蘇乏力和低迷的階段。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增長未見明顯復蘇,至今尚未回到危機前的增長水準,還出現了一系列內在“悖論”,即全球貨幣政策量寬與低增長並存、收入分配惡化與經濟低增長並存、實體經濟“冷”與虛擬經濟“熱”並存。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走出制約世界經濟復蘇的結構性困境,引領世界經濟邁向新的增長長週期。“一帶一路”建設有助於提升全球投資增速,促進全球貿易增長,推動全球金融開放合作,創新全球經濟發展方式,增強全球經濟增長活力,從而為世界經濟走出低迷並邁入新的發展週期提供新機遇和新動力。

幫助發展中國家補齊發展短板。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受阻、經濟復蘇乏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內在缺陷。首先是全球經濟治理手段與治理議題出現了偏差。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的全球經濟治理注重短期需求管理和貨幣刺激,卻沒有把主要治理目標放在消除和解決結構性矛盾上。同時,全球經濟治理的內在結構也存在缺陷,並未充分考慮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作用、權利、利益和訴求,特別是忽視其在全球貿易、投資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導致世界經濟發展更加失衡、復蘇態勢更加分化。此外,現有的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無法應對和解決許多新的共性問題,如全球範圍的不平等與減貧、資本流動性監管、貨幣政策協調等。“一帶一路”建設著眼于解決全球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失衡,從供給側出發加強宏觀管理和引導,有助於解決全球經濟治理中的重大問題;通過促進周邊國家、地區以及沿線國家的發展,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投資貿易體制機制創新、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等,幫助發展中國家補齊發展短板,培育和提升發展中國家的“供給能力”。

為世界發展提供更多中國機遇。當前,中國的開放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十分重要的新階段。無論從國際環境變化還是從國內發展新階段來看,中國都必須從傳統的以招商引資為主的開放轉向全方位、寬領域、高層次的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一帶一路”建設秉持合作共贏發展新理念,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實現開放與創新互動,有力地推動中國構建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營造公平競爭和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一帶一路”建設將加快中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程,在創造更多中國機遇的同時,把中國機遇轉化為世界機遇,促進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建設展現廣闊發展前景

“一帶一路”建設開展4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日益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4年來,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援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我國簽署了合作協議和行動計劃。“一帶一路”建設在推動全球投資增長、促進貿易合作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14年至2016年,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建立初具規模的經貿合作區56個,為相關國家創造稅收近11億美元,在當地創造就業崗位18萬個。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累計投資超過500億美元。

園區合作模式的效應正在放大,成為合作新亮點。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積極探索産業園區合作發展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這些産業園區主要分佈在中國周邊國家,如俄羅斯、越南、泰國、菲律賓等。産業園區的類型有加工製造型園區,如中國—寮國賽色塔發展特區;農業加工型園區,如中國—塔吉克新絲路農業紡織産業園;商貿物流合作型園區,如中國—匈牙利中歐商貿物流園;等等。這些園區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從未來發展趨勢看,“一帶一路”建設將繼續推動提升全球供給側管理水準和全球治理能力。中國率先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成了二十國集團“杭州共識”,引領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完善和發展。我們相信,“一帶一路”建設將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加強供給側管理,優化全球供給側結構,更好滿足全球消費結構變化和貿易增長帶來的新需求。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全球供給側管理水準和治理能力必將得到顯著提高。“一帶一路”建設還將推動世界經濟發展逐步趨於新的平衡。“一帶一路”建設有助於糾正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失衡問題,通過“五通”引領促進包容性發展的經濟全球化,以開放合作共贏的新理念推動經濟全球化轉型升級。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

“一帶一路”建設既注重描繪藍圖,讓人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又注重腳踏實地,落實可以落地的平臺和項目,讓沿線國家人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繼續有序有效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進一步講好“一帶一路”故事。針對國際上對“一帶一路”建設存在的誤解和偏見,要積極發聲,凝聚人心、增進共識,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應加強中國與沿線國家智庫的合作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清楚“一帶一路”建設的內涵和實質,講清楚“一帶一路”建設的平等性、開放性、包容性和共建共用特徵,採取有效手段和方式消除各種誤解。

進一步確立“一帶一路”建設的正確導向。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性普遍很高,但一些地方還停留在簡單的招商引資甚至爭取優惠政策上,沒有認識到應從構建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體系的高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因此,需要把各地、各部門的積極性引導到全方位提高對外開放水準上來,推動更深層次、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避免從局部利益出發搞一窩蜂、跟風式發展,形成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的合力。

加快落實相關項目和方案。“一帶一路”建設的頂層設計系統全面,而落地機制和下沉平臺仍需完善。考慮到沿線國家發展不平衡、差異性很大,“一帶一路”建設要分階段、有步驟、有選擇地加以實施和推進。以經貿合作區建設為例。當前,應注重重要的支點國家與經貿合作區的選擇和産業項目的落地,逐漸形成“支點國家—支點城市—産業園區—項目落地”的發展路徑。

提升經貿合作區的服務品質和層級。借助我國改革開放中園區發展的經驗,更加注重和完善“一帶一路”産業園區的平臺功能,大力提高園區管理效率,優化園區基礎設施,為企業創造“拎包入駐”的便利條件。園區建設和運作必須尊重東道國的法律、文化、信仰、生活習慣等,履行好社會責任。應提升産業園區的集聚和輻射功能,以産城融合的新模式推動經貿合作區轉型升級。園區建設應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既有完整的産業鏈,又有要素聚集的功能;既有生産服務設施,又有生活服務功能,真正推動産城融合,放大産業園區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效應。

(作者分別為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