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教育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基礎先導作用

發佈時間: 2017-04-25 09:14:56  |  來源: 光明日報  |  作者: 范恒山  |  責任編輯: 蔣新宇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與“一帶一路”戰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共同構成新時期國家三大戰略,對於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方面,任務繁重,既要突出重點、集中攻堅、率先突破,也要在更大範圍和領域統籌推進其他重點任務,形成各領域相互銜接、互為促進、共同支撐、協同發展的新格局。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當前,河北省與北京市、天津市在社會發展、公共服務水準和品質層次上差異明顯,有些方面甚至呈現“斷崖式”的差距,如何促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均衡配置,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讓廣大百姓享受協同發展帶來的成果,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本質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教育作為重要的公共服務資源,關係國計民生。推動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深化教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全局中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推動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有利於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優化區域教育佈局,帶動區域教育整體水準特別是河北教育發展水準的提升;有利於增強教育發展活力,為産業升級轉移、創新驅動發展等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促進教育、科技與産業深度融合發展;有利於實現分工合作、優勢互補,探索走出一條不同經濟發展水準背景下、跨行政區劃的教育協同發展道路,為其他地區提供有益經驗。

京津冀地區教育資源密集,教育基礎雄厚,2015年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6萬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64所,佔全國總量的1/10,為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年來特別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京津冀三省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和科研機構等開展了形式多樣、成效顯著的教育交流與合作,積極探索教育交流合作的有效機制,為推動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教育與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更加突出,各級政府對教育與科技的重視程度和支援力度不斷加大,為推動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概括説主要有:北京市人口過度集中,公共教育服務壓力大;優質教育資源在城鄉間、省份間分佈不均勻;教育發展水準差距較大,河北省發展基礎較差,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落後京津2—3年;一些體制機制、要素流動等隱形壁壘仍客觀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教育協同發展進程。隨著工作的持續推進,新矛盾、新問題還會不斷出現。彌補公共服務差距客觀上需要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推動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又是一項涉及多個不同地區、不同教育領域、不同發展階段、多種相關利益主體的深層次教育變革,要放眼長遠,鍥而不捨,步步為營,久久為功。

推動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要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堅持需求引領,突出問題導向,加大統籌協調,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有序推動部分教育功能疏解,促進教育資源有序流動、合理配置,著力縮小公共教育服務差距,著力推進職業教育與産業融合發展,著力提升高等教育創新與服務能力,著力探索教育協同發展的長效機制,形成教育協同發展新格局。一是優化提升教育佈局功能。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的“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的京津冀空間佈局,優化首都教育功能,按照區域人口、産業調整趨勢,梯次跟進公共教育服務、産業人才支撐服務和科技創新服務,形成“公共教育服務隨人走、職業教育隨産業走、高等教育隨創新變”的互動格局。二是推動基礎教育優質發展。以服務産業和人口轉移為重點,發揮京津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帶動作用,優化區域內基礎教育學校佈局。深入推進校際交流合作,促進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用,加大對河北省特別是環京津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扶持力度,縮小區域、城鄉間教育發展差距,推動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三是加快職業教育融合發展。以適應産業佈局調整和優化升級為重點,明確三省市職業教育發展重點方向,優化三省市職業教育學校佈局和專業機構。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組建各領域的跨省市職業教育集團,推動技術技能人才聯合培養,加大對薄弱地區和學校的對口支援,探索推進京津冀職業教育一體化建設,打造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四是推動高等教育創新發展。以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為重點,調整優化佈局結構和學科專業結構,合理確定三省市高等教育規模。進一步加大對河北省高等教育的支援力度,提升高等教育資源共用水準,優化高等教育協同育人體系,構建高等教育協同創新體系,進一步發揮高等學校創新資源集聚配置功能、策源地功能和創新驅動引領功能,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區域創新高地。五是創新教育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探索建立跨行政區劃、跨主管部門的教育資源協調配置機制,統籌推進京津冀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推動教育政策、優質課程、教學成果、名師資源等互聯互通、共建共用,鼓勵京津兩市加大對河北省生態涵養區教育公共服務補償力度。

在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京津冀協同發展2·26重要講話三週年之際,由李軍凱教授牽頭,京津冀十多名挂職幹部齊心協力,編寫了《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實踐策略研究》一書。該書有如下幾個突出特點。一是研究團隊專業。該書研究成員均為京津冀教育系統挂職幹部,既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親身參與者,也是教育系統的專業工作者,能夠較為準確地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內涵和重點,以教育工作者的專業視角來分析問題、謀劃思路,是為數不多的系統研究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著作之一。二是堅持問題導向。該書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教育協同發展的要求,在研究借鑒國內外區域教育協同發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分析了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現狀和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三是可操作性較強。該書內容豐富、數據翔實、觀點鮮明,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策建議具有較強針對性,對相關部門推進工作具有參考價值。我以為,該書既是京津冀教育系統挂職幹部親身工作實踐的生動總結,也是對充分發揮教育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基礎先導作用的理性思考,可為政府部門推進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科學決策提供有益幫助,也可為從事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區域教育合作人們的具體工作給予務實指導。我們期待有更多高水準的學術與政策成果,為推進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