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新發展理念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發佈時間: 2016-07-25 09:22:53  |  來源: 光明網  |  作者: 黃坤明  |  責任編輯: 蔣新宇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是我們黨把握世界發展大勢、著眼我國發展全局作出的戰略抉擇,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是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一個標誌性重大理論成果。我們要從歷史、現實與未來的發展脈絡中,從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面臨的時代課題中,深刻認識新發展理念對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突出理論貢獻和重大實踐價值。

一、新發展理念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思想先導和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於實踐、善於創新,不斷深化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發展理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發展問題上的集中概括,聚焦突出矛盾、揭示發展規律,創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深化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一些重大命題的理論認識、實踐要求,為全黨在發展問題上提供了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思想導向、行為導向。

深化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本質要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變,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38年來,我們黨毫不動搖地堅持這個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新發展理念,基於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的基本國情,根據形勢的新變化、實踐的新要求、人民的新期待,強調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進一步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提高品質和效益為中心的發展要求,賦予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更加鮮明的目標指向、更加有效的實現途徑、更加科學的衡量標準。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必須把品質效益作為核心與關鍵,推動我國經濟走上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豐富了“發展是硬道理”的實踐內涵。20多年前,鄧小平同志立足中國實際,總結國際國內經驗教訓,響亮提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強調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這一論斷,進一步破除了束縛發展的思想藩籬,進一步把全黨的工作重心聚焦到謀發展抓發展上來。我們黨基於這一論斷,提出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等重要思想,推動實現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跨越。隨著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發生深刻改變,迫切需要確立新的發展思路與方向、發展動力與著力點。在新的發展理念體系中,創新是發展的核心與靈魂,協調是發展的基本方法,綠色是發展的內在要求,開放是發展的時代特徵,共用是發展的出發點、也是根本歸宿。它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發展的認識,豐富和提升了黨的發展理論,不僅使堅持發展這個原則更“硬”,而且使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如何發展這個“道理”更鮮明更系統,既包含著發展速度的要求,更著眼于發展動力的轉換、方式的轉變,追求的是發展速度與發展的創造性、均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有機統一。

彰顯了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價值靈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完善發展格局和目標體系。從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到納入了社會建設的“四位一體”,再到黨的十八大確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都體現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認識的演進和深化。新發展理念的提出,進一步凸顯了協調推進五大建設的價值取向,明確了檢驗事業發展成效的價值標準,凝結著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對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新實踐新認識。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就是要把新發展理念融入貫穿到總體佈局之中,使我們的事業始終具有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始終保持協調均衡、永續發展、與時代共進步的良好態勢,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更實在的獲得感。

二、新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在當今時代的科學運用和生動發展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研究經濟運動的一門科學,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動規律及其歷史趨勢。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都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立場觀點方法,並根據中國的實踐予以豐富、予以發展。新發展理念,正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解決中國問題的典範,是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它集中體現著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格,體現著全面、辯證、系統的整體思維,體現著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是破解中國經濟突出問題、引領未來長遠發展的根本選擇,書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篇章。

更加鮮明地突出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根本任務。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使命,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命題。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産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並且在發展生産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新發展理念,牢牢聚焦解放和發展生産力這個根本任務,著眼實現我國社會生産力水準總體躍升,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産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強調以保護生態來保護生産力、以改善環境來發展生産力,強調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創造和培育新産業,強調推動高水準開放、把握和引領科技革命浪潮。這些都抓住了新形勢下發展社會生産力、提高勞動生産率的要害關鍵,體現出我們黨對生産力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更加鮮明地突出調整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內在矛盾。生産力決定生産關係、生産關係必須適應生産力發展的要求,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著力消除制約生産力發展的思想障礙、體制機制障礙,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産力,逐步建立起適應生産力發展要求的生産關係,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迅速提升。要看到,當前我國社會生産力發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水準線上,世界範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初露端倪、蓄勢待發。特別是破解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積累的老問題、遇到的新問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日益緊迫。生産力的發展已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就需要我們下決心更新發展理念,堅持用新理念引領體制機制變革,著力完善生産關係。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進一步破除阻礙生産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強調構建促進創新的制度框架,強調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強調提升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期待的治理體系治理能力,這是對發展方式的深層次變革、對生産關係的全方位調整。

更加鮮明地突出提高社會再生産的協調性可持續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社會再生産的順利實現,是建立在生産、分配、交換和消費等方面關係相互協調基礎上的。我們黨在帶領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長期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關於協調發展、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和戰略。新發展理念,針對當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緊緊抓住影響社會再生産的主要矛盾、中心環節,突出生産關係和經濟結構的調整,突出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的改善,突出供給與需求、生産與消費之間的總體平衡,著力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著力協調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重點與非重點的關係,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為社會再生産擴大規模、優化結構、提升效益指明瞭目標,提供了保障。

更加鮮明地突出人在經濟運動中的核心地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著眼點,就是把人民作為生産的目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之所以危機重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把資本的增殖和擴張作為生産的根本目的,只見“物”不見“人”,更不見人民,作為社會主體的人特別是人民大眾異化成了生産剩餘價值的工具,甚至在社會中形成了“1%與99%”的分化對立。歷史和現實反覆證明,如果社會生産不以人民為目的,不僅是不正義的,更是違背社會發展規律,是不可持續的。新發展理念,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鮮明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既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又把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作為發展的強大動力,努力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生動局面。

三、堅持五大發展是關係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

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用,是一場由靈魂深處的思想革命引領的觸及社會實踐各領域各方面的深刻變革。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走過的歷程,從改革計劃經濟體制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加入世貿組織到積極引領經濟全球化發展,每一次思想的解放、觀念的轉變,都激蕩起滾滾的改革浪潮,帶來了發展的脫胎換骨、經濟的騰飛跨越。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關頭,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審時度勢提出新的發展理念,必將引領從思想觀念層面向社會實踐層面、制度機制層面,從經濟領域向各個領域延伸拓展的一場深刻變革。這場全方位深層次的變革,必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開闢鮮亮境界。

走出一條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的正確道路。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貫穿“十三五”時期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新發展理念,科學分析世界經濟長週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著力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補齊發展短板,是指引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思想羅盤和行動路標。堅持五大發展,就是要徹底擺脫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式、路徑依賴、行為習慣,摒棄不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速度情結”“換擋焦慮”;就是要堅持用新的理念指導新的實踐,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既要在政治上堅決貫徹新理念、更要在知識和專業上掌握運用新理念,徹底改變那種一知半解“不會為”、依然故我“不想為”、我行我素“亂作為”的現象;就是要直面深刻的供給側結構性矛盾,以堅定的決心、堅韌的意志,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著力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推進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不斷強化內生動力、激活增長潛力,推動我國經濟邁上新臺階。

實現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性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凝結著中華民族的千年求索、百年奮鬥,將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般的偉大跨越。經過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接力奮進,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全面小康已經具備了必要前提和充分條件。這一歷史性目標,今後5年將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實現。但也要看到,雖然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強、虛胖問題突出,面臨不少風險挑戰,需要我們保持清醒頭腦,確立新思路、推進新作為。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突出創新引領和驅動發展,推動我國科技水準由跟跑並跑向並跑領跑轉變,提高我國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突出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平衡性,統籌補齊短板與厚植優勢,著力推進領域、人口、區域的全面進步全面發展;突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幸福的增長點;突出發展的內外聯動性,主動順應、積極引領世界發展潮流;突出發展的人民性、普惠性,推進全民共用、全面共用、共建共用、漸進共用,凝聚和激發國家發展最深厚的偉力。新發展理念在中國落地生根、成為普遍實踐,將深刻改變和重新塑造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對我國現代化進程和國家民族命運産生深遠影響。它所引領的全面小康,必將實現國家由大到強的歷史性跨越,為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深厚堅實的基礎。

展現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和旺盛生命力。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使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科學社會主義誕生至今已經跨越了19世紀和20世紀,來到21世紀。中國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我國實際和時代發展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始終堅持並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是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中國的發展方略、發展方向、發展模式,不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産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新發展理念,鮮明突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本質要求,立足當代中國實際,把握世界發展潮流,聚焦21世紀國內國際面臨的突出問題,對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境界作出了新的創造性回答,對世界經濟走出低迷困局提出了“中國方案”“社會主義方案”。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社會主義中國將以嶄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東方,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用發展,將成為中國道路最具感召力的鮮明標識,成為社會主義實踐最具時代性的偉大勝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