鉻渣污染,滅火式公關
    雲南省曲靖市13日晚向媒體通報“雲南省陸良化工公司劇毒工業廢料鉻渣非法傾倒致污”事件。通報稱,此次污染共造成77頭牲畜死亡,未造成人員傷亡,未對飲用水安全造成影響。污水經過攔蓄解毒,未直接排放珠江源頭。2名傾倒廢料的嫌疑人已被逮捕。

事件概述

8月12日,網友爆料:雲南省曲靖市5000余噸的重毒化工廢料鉻渣,經雨水沖刷和滲透,逐漸把容量20萬立方的水庫變成恐怖的“毒源”。“致命的六價鉻,最高時超標2000倍。毒水被直接排放南盤江中。南盤江正是珠江的源頭。”同日都市報《雲南資訊報》刊登《5000噸劇毒鉻渣來了,羊死了,豬死了,水也不能喝了》一文。隨即,該報道電子版被撤。13日,政府借雲南網發文表示曲靖市委書記趙立雄于當日召集相關部門迅速展開調查,表示涉案司機已刑拘,牲畜賠償要到位。14日,雲南環保廳聲稱污染水未對群眾飲用水安全造成影響。但同一天,中新網曝出曲靖陸良28萬多噸鉻渣堆積成山。媒體評論開始質疑為何官民説法如此懸殊。15日,媒體評論大舉來襲,指責地方政府“馬後炮”。和訊網直擊傾倒現場牲畜死亡寸草不生。16日,曲靖市政府通報稱,將對涉事公司現存的14.8萬噸鉻渣,按照國家環保要求重新選址搬遷並作無害化處理。17日,當昆明日報滅火式報道受損農戶獲賠9.5萬時,網上驚現“死亡村”報道。之後的一週,雖然官方回應癌症村死亡率正常,但是癌症疑雲還是揮之不去。

9月,雲南曲靖就鉻渣污染致歉稱對排污企業整治不力,但是強調鉻渣污染事件不存在瞞報,並再次否認鉻渣與村民癌症有關。9月5日,曲靖市政府承諾2012年底前完成南盤江邊14.8萬噸鉻渣處理。媒體指責政府急於撇清責任。

媒體關注趨勢

    從趨勢圖中可以看出,此次事件的媒體關注出現兩個高峰。事件曝光後的一週是媒體關注最集中的時期,一面是雲南政府積極表態,利用地方官方媒體大力滅火;另一面是“癌症村”疑雲的籠罩和陳情千次未果的質疑。雙面交織的輿論態勢隨著事件進入後期處理階段而漸漸冷卻。
 
    進入九月,曲靖官方應答又引起一陣輿論關注,雖然否認瞞報,撇清與癌症村有關係,但是由於南盤江威脅論以及致癌論的含糊不清,指責仍然佔據主流。此次事件體現了傳媒報道較常見的關注度隨新聞點出現而起伏的特點。
 
輿情應對過程研究
此次輿情應對呈現幾大特點:
1, 地方政府運用官方媒體積極表態。幾次雲南曲靖的官方回應動用了雲南網、昆明日報等地方官媒。而九月份的小高潮也是因為曲靖市政府利用新華網的影響力和傳播力才做到的。
2, 忽視權威性監測報告的作用。雖然曲靖方面一直否認鉻渣污染南盤江,否認與癌症村有直接關係,但是單純雲南環保部門的檢測結果顯然不能服眾。這也給公眾提供了猜測的空隙,質疑曲靖是否心虛而不敢請權威環保專家和機構進行測評。官方要消除公眾這種合理且直觀的質疑,必須要讓有公信力的人、以讓公眾認為有公信力的方式、給出一個有公信力的結論。
3, 沿襲地方污染事件危機公關的典型應對方式。地方污染事件發生時,地方政府首先會擺出積極處理的姿態,之後避重就輕的回應媒體關注熱點,給出處理時間表和相關檢測報告。然後進入緩慢的問責階段,一般情況會隨著公眾和媒體關注熱度的減弱而不了了之。並且對於類似“癌症村”與鉻渣關聯性的尖銳問題,則會用“無證據證明”和“沒有必然關係”等詞彙一筆帶過。
媒體評論摘要
相對於發達地區而言,落後地區更不易躲避環境的污染,一部分是由於醫療化學知識和環保意識的缺乏,更多的則是源於利益表達渠道和話語權的不對等。比如城市與農村在遭遇環境危機時,城市會受到更多關注,市民群體的抗議會得到更多的矚目,而農村村民卻沒有更多辦法,投訴無門,很多時候都是無奈地接受,在那裏自生自滅;而偏遠落後地區的環境問題,如果不是有什麼特殊之處,也很難獲得社會輿論的持續強烈的關注。就本次事件來説,人們對珠江水質的擔憂不無道理,廣東環保部門稱“未發現異常”的説法也可能屬實,但鉻渣污染仍是盤旋在曲靖當地居民頭上的一團烏雲,他們可能長期受到此次事故的影響。(王亞欣,《長江日報》)
鉻污染後許多村民患上癌症,江面上出現成堆死魚——經驗告訴我們,這與污染有著千絲萬縷的邏輯關聯。可是,無論結果看上去有多大關聯,官方輕易就撇清了關係、推掉了責任,輕易就作出結論:病症與鉻渣無關,死魚水域無污染。似乎已成習慣,一齣事,官方必條件反射般回應:沒有問題,跟我們無關,媒體誤報了,臨時工幹的。官方總在抱怨,媒體和公眾有偏見——可很多時候,“官方難被信任”的責任真不在公眾那邊。就拿這個“死魚水域無污染”和“癌症與鉻渣無關”來説,公眾實在找不到一個理由來相信這樣的官方結論。(曹林,《華西都市報》)
事實上,把原因不分青紅皂白地推到民眾身上,早就成了一些地方逃避責任、矇混過關的“通關密語”。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的背後,無非是地方或職能部門上演的“金蟬脫殼”戲碼。而類似的“通關密語”之所以屢屢奏效,關鍵就在於地方上為了自己的政績,為了當地財政,為了要GDP,想著法子糊弄上級,而我們的上級機關呢,又總容易被冠冕堂皇的解釋“迷了眼”,處理起來對下級“柔情有加”,捨不得拿出行政問責的重錘狠狠敲打。如此一來,權力百無禁忌,所謂“民生為大、制度第一”云云,一旦權力自保,全然可以肆意扭曲,乃至在危急時刻,奇跡般拉來民眾作擋箭牌,讓吵得沸反盈天的事端一了百了。(崔中波,《觀點中國》)

輿情點評

回顧此次事件,雲南曲靖市政府的應對中規中矩。調查、刑拘、賠償、檢測、開發佈會,正常處理地方污染事件的環節都按部就班的完成。只是如今輿論流行“全民扒糞”和“集中審醜”,而輿論對象的危機公關發展腳步卻停滯不前,以至於公眾對於政府的公式應對形成抗體,再大的記者會也攔不住質疑聲的傳播。

從關注者角度來分析,此事影響頗廣:一是因為鉻渣涉嫌污染珠江源頭南盤江,進而威脅到珠江三角洲乃至香港,牽連人數眾多;二是因為“癌症村”疑雲遲遲得不到權威解釋,公眾對“鉻渣”産生恐懼心理;三是地方政府唯GDP的詬病一直備受指責,為了政績犧牲當地居民的生存環境,甚至造成人身傷害的事件不絕於耳,引起公眾反感和譴責。



曲靖鉻渣污染事件
新京報:環保局為何擔心百姓追究
長江日報:環境污染首先是當地人的噩夢
京華時報:“鉻渣炸彈”需用政府責任拆除
華西都市報:“與鉻渣無關”是玩文字遊戲
觀點中國:曲靖“鉻回應”裏的“通關密語”
中華情3358: 下面給大家推薦美國的一部電影“永不妥協”裏面有關於毒鉻的危害性和最後相關企業的賠償問題,希望大家能夠對毒鉻污染引起更大的重視,讓更多人參與進來保衛珠江,保衛我們的生存環境。同時這一部電影也是一部勵志片,很值得一看,特別是律師。
whr2003: 偉大的創舉啊!5000噸,2個月後才發現,4個月後才報道出來.而且還是通篇已處理完畢,已沒有危害的報道.市環保局長説:因為全力以赴地處理,忘了向大家通報情況.檢測人員説,現在受污染水質達一類標準.大有比以前還要好的架勢.領導重視、監管到位、處理得體、一片和諧。
重回單身時代: 看過《永不妥協》,印象很深,很多人即使不得癌症,也長期受各種怪病困擾,最後造成污染的公司賠了一大筆錢,大概每戶幾百萬美元吧。在中國誰管呢?
木妖兒: 只能説我們對一件事情的關注度只是暫時的,我們冷漠的覺得不在我身邊發生,於是我們看到的新聞,我記得曾經我勸過砍伐山林的農民,他們是這樣回答我的,大家都砍,為什麼我們不砍,你們説危害下一代,反正我這一代看到不,無所謂了,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心態,讓我們事不關己,從而慢性的將自己殺害!
平常心益田: 一個國家再強大!如果沒有了人怎麼辦??或者是只有患上各種絕症或智障的公民!!因為我們的衣食住行全是毒物啊!
無無明是: 哎,早就料到了,接下來會是什麼,猜到能猜到,只是污染水??在古時候就叫在水裏投毒,,,狠呀。
霍泰安: 看了陸良岳石林先生剛剛發佈的兩條微網志,和後面五毛的欣慰與讚嘆。我本人有個小小建議。建議將陸良興隆村作為曲靖市陸良縣 縣委縣政府食品蔬菜飲水特供農業基地。每日按時足量運送,監督食用。為期一年!如何?
一個人泡茶: 一條村都癌症了----與鉻渣無關
一條河雨死光了----沒有水污染
一片水的鳥死了----水污染所致
按此規律,以後大家自己就可以出結論,何須勞煩環境部門。
    雲南曲靖市政府對於鉻渣污染事件的應對中規中矩。調查、刑拘、賠償、檢測、開發佈會,正常處理地方污染事件的環節都按部就班的完成。
中國網觀點中國出品 | 責任編輯:張林 |電話:010-88828215 | 電子郵件:zhangl@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