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由日本近海海域9.0級地震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已經成為全世界的焦點。即便一向準備充分的日本,在突如其來的大災難前同樣出現了疏漏和不足。此次福島核泄漏事故已經致使中國一些地區發現了極微量的放射性污染物,雖然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毫無傷害,但帶給整個中國社會的思想“輻射”,似乎更加值得思索。

    沈丁立:民眾未來對在家門口辦核電將有更多保留,政府興辦核能需要博弈的對象會增多,這對我國核能技術研發將提出更高要求。
 
直面災難考驗
災難日本給中國上了大課
    日本本州島附近海域發生強烈地震,強震引發海嘯,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導致核泄漏事故,讓日本一下子捲入混亂恐慌的漩渦。也由此引發波及全球的核危機。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居,該從中學習什麼?該反思完善什麼?日本面臨的複合型災難給中國上了極好的一課,提供了各種正反面教材。
 
從地震報道看日本傳媒的操守
    公共傳媒是一國和一國民及一國根本文化的堅守者,是社會生命的第一線瞭望者,對內就是“零距離”,“零時差”的溝通者,對外就是國家形象的公共外交大使。日本大災,全球垂淚,這與日本公共傳媒真實呈現了日本真面貌不無關係。一個國家可以有大災,但不能有在大災面前完全走樣的公共媒體。

    目前福島核電站形勢依然不可預測,並不樂觀。國際專家也普遍認為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達6級以上。此次福島核泄漏事故正在引發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國家對核安全更多的思考——核能像我們曾經認為的那樣安全嗎?如何才能保障核能的安全利用?


加固“心”防線
公共利益,比社會秩序更重要
    公眾對自身安全情況的知情,是比社會秩序更大的公共利益。即便真實資訊的發佈會加劇恐慌,即便政府也無法控制資訊背後的災難,政府也必須告知人們真實,以便人民自救。例如在電影《2012》中,地球毀滅的事實無法挽回,總統都要全國廣播講話,告訴人民發生了什麼。
 
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公共資訊平臺亟待建立
    不脛而走的誤導性消息,最初通過論壇、微網志等渠道迅速傳播,而後經由網路大規模蔓延和擴散。期間,雖有網民和部分媒體自持理性,自行蒐集了關於預防核輻射的部分材料,採訪了一些專家和權威人士,藉以及時提醒不要跟風搶購。只不過,相對零散的資訊、個體的勢單力薄終究難敵集體性的恐慌和焦慮。

“調溫”社會理性
人工放射性核素飄忽而來考驗國民心態
    福島核泄漏事故是對國人持有何種心態的最實際的一次考驗:考驗在大災大難面前,是信賴國家,還是聽信謠言,是依靠政府的強大力量,還是依靠自己的單薄力量,是科學生存發展,還是迷信盲動。同時,這次事故也是擺在國人面前的一大考題,想要回答好,就必須加強學習提高素質,調整心態,了解掌握科學知識,支撐自己躲開誤區,自己不挨折騰,也不給國家添亂。
調 查
    日本核泄漏事件已在各國泛起層層波瀾,中國也不例外。在您得知我國除西藏外均測出微量放射性物質後,您認為應該做些什麼?
    我們需要理性,需要建設性。讓社會變得更有準備,即讓社會變得更有組織,即讓我們的底盤變得更堅實有力,才是最大的理性,最大的建設性。日本的大國民大社會,是上個世紀中葉的憲政轉型奠定下來的,迄今半個世紀已大見成效。而我們的基礎本來也不差,汶川大地震中井噴般爆發的公民社會力量,就是證明。我們應該愛護這種力量,助其成長,這才是對國家對民族負責的態度,這也才是最大的理性,最大的建設性。基礎尚存,我們何妨急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