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劉曉光 首都創業集團董事長

全方位創新:
用新命換老命

劉曉光

我們正處在傳統經濟向新經濟轉換的十字路口,我們不可能都去做網路經濟,但若不能抓住網路平臺發展傳統經濟的機會,將會輸得很慘。
 
抉擇思變
一定要抓住今天的機會,但若模式不改變,思想不改變,依然沿著原路走,相信一個地産、一個基建、一個金融,將難以在老命中尋求生存,因為我們只有創造新的領域,才能贏得未來。

前段時間排名第60位的一個央企發生了貸款的逾期,逾期400多億元,這件事非同一般,因為它透露出銀行開始吃緊的跡象。現在我們看到不是小企業面臨的倒閉或者下沉的問題,要知道很多大中型企業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像海爾的張瑞敏等都在研究該如何應對此類問題。

在參見法國總統特使的航班上,坐在我旁邊的是前中國證券界的元老尉文淵,尉文淵投資了華銳風電,以前這樣的投資能達到100多倍的收益,但受新經濟形勢的影響,收益早已不如從前。過去將發電賣給電網,但電網卻一直拖欠資金,現在他在工廠裏安裝一種特殊的風電板,據説這種方法發的電可直接使用,再把電直接賣給工廠和寫字樓,目前此種發電方法還有一套專利,尉文淵認為這樣的發展方式將會走得更遠。

簡單回顧首創的發展歷程,從1995年至今也將近20年了,其間經歷了很多階段才走到今天,我們的業務涵蓋地産、金融、基礎設施投資、農業、環保等幾大産業。大家有目共睹的是,一旦地産發生了震蕩,其他産業也會隨之發生些許震蕩。20年來,作為傳統投資者,我們依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從爆發性的投資或從收益角度來説,我們也的確失去了很多機會。我認為如果今天我們再喪失機會的話,必將是一個遺憾。所以一定要抓住今天的機會,但若模式不改變,思想不改變,依然沿著原路走,相信一個地産、一個基建、一個金融,將難以在老命中尋求生存,因為我們只有創造新的領域,才能贏得未來。

面臨選擇
如果我們不變更模式,不能真正做到與新經濟的結合,將會出現更大的問題,屆時將被別人擠出現有的位置,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今天,我們正處在傳統經濟向新經濟轉換的十字路口,但我們不可能都去做網路經濟,因為網路經濟仿佛都是在空中做生意,他們有市場化的經驗。而我們則身處地上,但若不能抓住網路平臺發展傳統經濟的機會,將會輸得很慘。客觀來講,我們的基建和環保都做得不錯,屬於長線穩定的回報,在地産方面卻盈利甚微,此外金融也是有一個互補的因素,所以從我個人來説,確實感到茫然。我們徘徊在十字路口,如果沒有創新工具,不知下一步將會做到何種程度。

    簡單地説,如果我們不變更模式,不能真正做到與新經濟的結合,將會出現更大的問題,屆時將被別人擠出現有的位置,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就像海爾張瑞敏曾坦言,如果不創新,海爾或許在一兩年內不復存在,同樣宗慶後也在研究,這些企業都是做産業的。阿里巴巴這次上市籌得2千多億元,馬雲下一步將會進軍電影、足球、物流,圍繞阿裏最核心的産業——物流和大健康産業,他做的是大産業鏈、産業圈。

思考未來
關於未來,網際網路和新技術必將非常重要,但新經濟不僅僅是網際網路,還有人工、智慧、抗衰老、生物制藥、轉基因,倣真等。對此我們應擴充視野,把握最超前的東西。

    一本名為《奇點臨近》的書,描述了2045年世界是怎樣一番景象,告訴人們一定要認識未來、漫遊未來,把握現在,只有知道未來的概念,才會明晰企業的方向與發展變化。未來的10年、30年、50年、70年,這個社會的改革將為我們帶來很多新的思想的啟迪,新的變化。

    關於未來,網際網路和新技術必將非常重要,但新經濟不僅僅是網際網路,還有人工、智慧、抗衰老、生物制藥、轉基因,倣真等。對此我們應擴充視野,把握最超前的東西。

    每年的演講者都在論壇上演示並展示著,他們想讓大家知道未來有什麼,比如你可知道現在的機器人已具備了性功能的條件,有的甚至已達到8歲孩童的智慧條件。我舉這個例子是想對大家有一個啟發,那就是不能總是處在一個老的經濟模式上,僅僅在一個老的商業模式中行走,而是要擴展我們的視野。又比如現在大家都知道中國所有的發動機都不是自己製造的,因為我們沒有獨立的技術,每生産一台發動機用的都是人家的技術,飛機更是如此,而中國坦克的技術也都是發動機的問題。

積極謀變
實際上,我們到底該如何開動腦筋利用網際網路,面向新經濟實現投資方向、投資模式以及管理模式的轉變是一個亟待思考的問題。

傳統經濟怎麼與新經濟結合,核心內容是網際網路對傳統經濟的影響,以及傳統經濟如何介入網際網路的發展,丁健講的觀點大家聽了肯定會有啟發:

第一,網際網路經濟中“眼球經濟”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的網際網路本質是什麼?我認為應該是解決“我是誰、我想知道什麼、他是誰、我要幫助他和服務他什麼、誰要幫助我和服務我什麼”等一系列問題,就是很具體的點對點服務以及資訊服務的滲透問題,阿里巴巴也好,百度搜索也好,都是把資訊服務滲透到産品和生産投資、交易功能、生活服務的方方面面上。

第二,這個觀點同樣很有價值,未來很多價值會被重新構造起來,原來的産品或將重構,它將激發出更加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第三,同樣重要的資訊是企業的管理要創新了,將來企業需要更徹底的仲介化,更大規模的去中心化。而企業管理得越精細,前景就會越差,下一步的管理是一種扁平式的管理,需要更加扁平化、更加智慧化、更加點對點。就像現在百度做了人工智慧中心,把四維、五維、六維的技術都用上了,所以一些大企業的生存可能會愈發艱難,相反,一些個人的微小企業或將變成大企業,比如馬雲的阿里巴巴、馬化騰的騰訊原來都是小企業,一旦轉換成平臺企業,就會變成大企業。將來哪個小企業成了這個行業的平臺,就將發展為大企業,而這個大企業只是一個點、一種産品或一個産業。過去是“資本+投機”或“資本+投資”,現在是“智慧+好的商業模式+人才”。對企業而言,下一步很多企業都是圍繞構造行業的平臺謀發展,我們在研究過程中,也反覆研究過這個觀點,一定是“智慧+勤勞”打敗“資本+投機”,財富分配會更加合理,社會也會更加穩定,無所不在的平臺將改變人的生活品質和自由度,不管什麼産業,包括我們地産都將會向知識型、反饋型、服務型的平臺轉換,簡單的單線行銷已不能解決問題,再依靠資本密集、廣告營收也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提出要用智慧的平臺彌補資源和能力不足的問題,將來企業若能將低成本的製造和高科技的平臺結合起來,想想我們的行業必將有新的發展。

第四,將來大企業和投資企業下一步該如何發展。一是要從心態上擁抱新經濟,不要恐懼、不要抱怨;二是要學會彎道超車,抓住機會;三是要學會把聰明的恐龍變成雄鷹,企業發展更需要有合理的構架;四是一定要與合作夥伴共同建設一個面向整個行業的平臺,相信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面對這個問題。

由此看來,我們需要利用網際網路,尤其在投資、管理、銷售上利用網際網路。構造我們的網際網路金融,地産商除了利用網上的行銷外,還有很多事可以做,包括融資。實際上,我們到底該如何開動腦筋利用網際網路,面向新經濟實現投資方向、投資模式以及管理模式的轉變是一個亟待思考的問題。人人貸目前的估值高達四十多億,儘管目前相關平臺的估值讓人不解,但我們過去不理解的東西,到現在也理解了,而且是不得不去理解。在利用網際網路平臺迎接潮流方面,萬科及很多企業都在與馬雲和馬化騰合作。

矽谷精神
如果這些人在一起為一個夢想而努力、而拼命的話,那麼這個産品一定是革命性和爆發性的,這樣看來,我們必將與矽谷和斯坦福存在很大差距。

我們要向新經濟學什麼?他們又有什麼精神?

總結矽谷和斯坦福的精神你會發現,有一些話總結得很好:“這個世界從來都不缺少奇跡,缺少的是相信奇跡發生的心”、“心有多大事業就可以做多大”、“矽谷最不缺想法,最具有挑戰的是如何把一群天才聚集在一起,進而為一個夢想而努力”。當然,你得讓自由之風吹進,讓制度保證你取勝。

矽谷和斯坦福有齊全的薪酬體系、有結果導向靈活的考察工作制度、有按興趣選擇的功能、有舒適的辦公室、免費的吃喝和娛樂設施、有健康的保證以及可允許員工帶狗上班等優厚的辦公條件,誰能拒絕這樣的環境呢?

如果這些人在一起為一個夢想而努力、而拼命的話,那麼這個産品一定是革命性和爆發性的,這樣看來,我們必將與矽谷和斯坦福存在很大差距。

全方位創新
創新要研究未來,要有一個領先的商業模式,一個有創新的品牌戰略,創新的産生、靈感、生活與工作彼此間存在很緊密的聯繫。

很多國際大企業都在認真思考全方位創新的問題。中國商學院的教授講得很實在,他説創新一定要研究技術創新、模式創新、降低成本創新、研發創新、供應鏈創新和産品創新。

我認為,創新要研究未來,要有一個領先的商業模式,一個有創新的品牌戰略,創新的産生、靈感、生活與工作彼此間存在很緊密的聯繫,如果大型國企可以很好地解決創新問題,付諸實踐後或將強于其他企業,因為大型國企擁有資源。現在大家也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同樣需要研究房地産和新經濟、網際網路之間的關係問題。

(特別感謝:華本企業傢俱樂部)

嘉賓介紹

劉曉光
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客座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聯繫郵箱:yio@china.org.cn
聯繫電話:010-88828050
聯繫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西三環北路
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6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