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英中國> 頭條新聞

秦大河:提高公民科學素質是緊迫任務

發佈時間: 2015-04-10 13:06:08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秦大河  |  責任編輯: 毅鷗

秦大河 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

科學素質是決定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重要因素,是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前提,更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礎。在科技日新月異、迅猛發展的今天,科技深刻地影響著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公民科學素質已經成為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先進生産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國計民生和生活品質的直接因素。提高我國公民的科學素質,在當前是一個緊迫任務。

2011年,日本發生的9.0級強地震引發核泄漏事故,在我國公眾中掀起了一場搶購食鹽風波,這凸顯出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緊迫性。而2007年廣東和海南等地“吃了得香蕉黃葉病的香蕉會得癌症”的謠傳傳聞滿天飛,致使香蕉價格不正常地大幅下跌,蕉農損失慘重。這裡面的原因比較複雜,但公民科學素質不高顯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一些人在缺乏科學依據的情況下理所當然地相信“傳言”會給自己帶來損害。

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維,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公民科學素質是可以測量的,國際上的通行做法是通過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獲得在“了解科學知識、理解科學方法、理解科技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三方面都達標的公民比例。2010年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為3.27%,預計2015年將超過5%。但是,這個水準僅相當於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準。根據調研發現,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工作的確已取得很大成績,但由於這是一項“軟工作”、長期任務,還有不少地方和部門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據中國科普研究所預測,到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應超過10%,才能有效支撐創新型科技人力資源的産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可見,提高公民科學素質非常重要、非常緊迫、非常艱巨。完成這一緊迫又艱巨的任務,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國家有關規劃。繼續頒布《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並將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實施情況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目標的完成情況納入對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中。有了這樣的規劃和考核,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工作才能成為硬任務,也才能取得實效。

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國家教育體系,推動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加大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力度,加大義務教育階段科學教育的比重,可以考慮把科學素質測試列為升學和選拔人才的考核內容。將科學素質相關內容列入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考錄與培訓中,並著重提高領導幹部的科學決策能力。進一步創新農村及邊遠地區的科普方式,加大資源傾斜力度,切實加強農村留守人群及邊遠地區群眾的科學素質建設,實現科普公平普惠。

加大投入、完善機制,增強科普的保障能力。繼續加大對科普專項經費的財政投入,特別是在農村、少數民族地區、社區等方面加大投入,推動建立穩定增長的科普財政投入機制;在國家重大科技計劃項目中增加科普任務,明確規定要有一定比例的經費用於科普;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科普事業,形成多元化的科普投入機制。同時,加強科普資訊化建設,充分運用先進資訊技術豐富科普內容、創新傳播形式,滿足公眾的個性化需求。

  

本站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觀點中國,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