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斯泰恩博克(Dan Steinbock)美國智庫印中美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訪問學者
3月1日起,中國央行分別將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這一舉措被解讀為政府對當前增速放緩經濟的支援。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説明快速工業化時代的完結以及中國人口轉型的開始。2010年以來,工作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逐年下降,而從其他國家來看,在經濟不景氣的歐洲和日本,增速放緩反映出需求減慢,美國經濟則開始復蘇。去年,儘管房地産和製造業投資疲軟,但決策者們仍使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7%以上,這還要歸功於政府出臺的各項“微刺激”措施以及央行的流動性注入。
儘管當時國內外的預期較為悲觀,國外尤甚,但中國政府仍然在去年10月就完成了原本計劃于年底完成的新增一千萬就業崗位的目標。
那麼2015年又將如何呢?
中國目前還沒有可靠全面的勞動力市場。官方統計的失業率還僅僅是十年前的數據。儘管這其中有一些自願登記的失業者,但仍缺失了較為關鍵的部分——農村人口、農民工及應屆畢業生。
失業調查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的工作年齡人口,而調查結果提供了一張就業趨勢的動態圖。2008年全球性危機爆發前,失業率是5%至6%,而政府在那之後的所有刺激計劃把失業率維持在了5%。估計目前的失業率為5.1%。
顯然,政府的經濟刺激政策和央行的流動性注入對勞動力市場起到了支撐作用。只要重要增長點的增長勢頭依舊低迷,那麼就將繼續執行更多的貨幣寬鬆政策。現在的通貨膨脹率也是五年內最低的。
然而,由於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減少的問題,勞動力市場也處在過渡期。一些城市的調查數據顯示,自2012年年底開始,勞動力就已經供不應求了。去年,城市勞動力需求僅下降2.2%,而勞動力供應則銳減了4.4%,是需求的兩倍。
中國現在的通貨膨脹不同於那種影響日本和某些歐洲國家經濟發展的通貨膨脹。中國經濟在未來十到二十年裏仍有巨大的增長潛力。然而近期內,由於受市場運作的週期性因素影響,且中國仍處於結構調整的過渡期,因此整體情況尚不明瞭。
同以往一樣,中國的春節會讓1、2兩個月的統計數據受到影響,這會使長期數據失真。而消費通脹和製造業數據間的關係則更為有趣。這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直到2010年初還是一致的,但那之後就有所不同了。
中國經濟三十年來的增長都靠投資和凈出口,但現在中國的製造業者嘗到了産能過剩的苦頭,製造業數據所反映的資訊很消極。與此相比,中國的消費需求和消費信心卻依然堅實。在非製造業行業中,消費需求因較大幅度的工資增長而有所增加。
直到最近,中國仍將經濟增長的重點放在國內生産總值(GDP)上,其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強大的經濟體。中國經濟現在甚至還可以快速增長,但中國政府選擇讓其慢下來。因為現在的重點不是為了增長而增長,而是要為了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而增長。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更多中國人的生活水準得到改善。
簡單地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當成經濟困境來看是種誤解。只要繼續保持勞務市場活力、深化體制改革,中國人民的生活水準就會得到大幅提升。這才是重中之重。
本站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觀點中國,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