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英中國> 頭條新聞

吳士存:引導民間投資加入“一帶一路”

發佈時間: 2015-03-02 12:42:12  |  來源: 環球時報  |  作者: 吳士存  |  責任編輯: 毅鷗

吳士存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是十八大提出的“兩個百年奮鬥目標”在當下語境中的具體落實;是中國從地區大國走向全球大國過程中,承擔國際責任、謀求國際認同的宏偉規劃。這一構想提出後掀起國內外研究熱潮。本文就如何理解“一帶一路”構想,預測和管控其所可能面對的挑戰和風險;探討其落實機制等具體問題上談幾點看法。

一、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建構立己達人、互利互惠的新時代精神。大國的崛起往往伴隨著某種時代精神的傳播和引領。19世紀英國的“自由貿易”和20世紀美國的“民主自由”等理念無不如此。中國在和平崛起的過程中也需要昇華和凝練自己的時代精神。在當下的國際語境中,這種精神絕不能是重商主義的“零和博弈”,也不能成為傳播某種意識形態的工具;而應該在和平互利的前提下,發展自身、利及他人。中國的“一帶一路”構想是以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精神為依託,融合承載了“和平發展,共同繁榮”的時代理念,並通過“絲綢之路”精神引領世界進入“合作開放、互利共贏”的新時代。本著這一原則為本地區經濟發展與和平穩定提供一種新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灌注著立己達人, 成己惠人的中國精神。

二、建立透明、專業、規範的“一帶一路”建設推進落實機制。如何平衡好“官辦”與“民間”關係是這一工程能否得以高效落實的重要前提。在這個方面,我們可以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雖然“一帶一路”戰略並非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但其成功的經驗頗值得學習。例如其設立了“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等合作機制,積極引導私營企業的參與等。“一帶一路”的實施,可建立以官方引導,民間投資和合作機構為主體的新機制,並鼓勵私營企業和機構參與其中。這一機制可以降低周邊國家的安全憂慮,減小走出去的阻力。

遮罩此推廣內容  三、處理好“一帶一路”與現有其他機制的關係。目前在亞太地區存在著眾多涉及政治安全、區域經濟和金融等領域的合作機制。如在政治安全領域,有上合組織、亞信、東亞峰會等;區域合作領域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東盟10+1、亞太自貿區、TPP等;金融合作領域有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銀行、擬議中的上合組織銀行等。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過程中應處理好與這些現有機制之間的關係。否則,會打亂和沖淡“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施效果。

四、做好國內統籌,理順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多個中央部門、國內各省(市、區)積極參與,提出各自的建設方案。但這些方案存在著定位重合、項目投入重復等現象,且地方更多是從“要政策、爭項目和拿投資”的角度參與到該戰略中來。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中應統籌考慮中央各部門之間的關係以及各省(市、區)的優勢與短板,通盤考慮,合理分工,有效配置,充分整合現有國內資源,為與沿線國家開展務實合作提供到位可靠的對接平臺。

五、在推進和實施項目過程中,要做好風險評估和管控,規避可能的政治、安全和經濟風險。“一帶一路”戰略在具體地實施過程中不能操之過急。我們應該理性地面對投資衝動,在項目實施之前必須進行風險評估,從而規避因為當地政治等因素而帶來的經濟、安全風險。既要有工程做,又要保證不爛尾;既要勇於拓展,又不能做冤大頭;既要涉獵多元,又要精品意識。在項目規劃方面,需根據中國和沿線周邊國家的發展計劃週期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

本站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觀點中國,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