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英中國> 頭條新聞

浙江省省長李強:打造法治政務環境

發佈時間: 2015-02-09 15:07:04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李強  |  責任編輯: 毅鷗

李強 浙江省省長

習近平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強調,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帶動全黨全國共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入貫徹落實這一精神,要求我們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努力打造法治政務環境,積極探索政府治理現代化新路子。打造法治政務環境,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

法治政務環境是一種軟實力和競爭力

政府是法治建設、法律實施的重要主體。建設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實踐證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政府改革轉型、建設法治政府、打造法治政務環境,能夠為改革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提供堅強保障。有人認為,搞法治政府建設、打造法治政務環境,會影響行政效率、拖改革發展後腿。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真正拖後腿、留後遺症、影響長遠發展的,是不依法辦事。缺乏法律約束,就容易出現“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的現象。建設法治政府、打造法治政務環境,按照法律規則和程式辦事,儘管有時看似慢一些,但有利於形成共識、避免失誤、減少工作中的矛盾糾紛,從而有效推進改革發展。法治水準、法治政務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新形勢下,我們要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就必須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努力打造法治政務環境。

目標導向要明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治理體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要求治理者具有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治理國家的能力,善於運用法治處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各方面事務。打造法治政務環境,目標就是使行政機構依法設立、行政權力依法取得、行政程式依法確定、行政行為依法作出、行政責任依法承擔,讓一切行政行為在法律的規範和約束下進行,保證行政權力運用符合法治精神,防止行政權力盲目擴張和濫用,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

法治思維要強化。新形勢下,看一個領導幹部是否稱職,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看其有沒有法治思維、具不具備法治能力、能不能堅持依法辦事,是否做到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法治軌道上履職盡責。領導幹部應用法治思維想問題,使法治思維成為基本思維方式,説話辦事先考慮一下是不是合法;用法治思維作決策,使決策的許可權、程式、手段合法。領導幹部只有切實把法治思維運用到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依法辦事能力,才能建設法治政府、打造法治政務環境。強化法治思維,需要建立經常性的學法制度,邀請法學專家講解相關法律知識。新任領導幹部和新錄用公務員應經過法律知識考試和相關培訓。強化法治思維,需要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加強對政府工作中涉及相關法律的研究,為政府重大決策、制定規範性文件等提供法律意見。

重點任務要突出。打造法治政務環境,要突出政府立法制度建設,完善行政法規、規章制定程式,完善公眾參與政府立法機制。對不適應改革發展要求的行政法規、規章,要及時推動修改和廢止。要突出行政執法,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積極推進基層綜合執法,大幅減少市縣兩級政府執法隊伍種類,積極探索和推行跨部門綜合執法。突出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加強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專門監督和審計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輿論監督。

責任分工要落實。打造法治政務環境,要完成的任務很多,需要啃的硬骨頭也很多。要明確打造法治政務環境的主攻方向,拓展打造法治政務環境的實踐平臺,豐富打造法治政務環境的抓手,集中力量、逐個破解,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工作提升,蹄疾步穩,善作善成。應把長遠目標與階段性目標、重點任務與年度工作結合起來,堅持抓具體、具體抓,細化任務分解,制定落實路線,明確進度要求,做到每一件工作都有具體的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人,積小勝為大勝。

以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

建設法治政府、打造法治政務環境,就其本質來説是在法治軌道上理順政府和市場、社會的關係,實現政府有效限權、放權和分權,真正形成權力行使有限、政府與市場和社會職能邊界清晰的政府治理體系。因此,其重點是構建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權界清晰、運轉高效的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體系,明確政府職能邊界,優化權力配置和組織架構,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和高效行政。

政府職責體系主要解決的是政府“做什麼事”的問題。職能科學、權責法定,是政府職責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具體而言,與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相適應的政府職責體系應包含厘清權力邊界和強化履職責任兩方面內容。

厘清權力邊界,就是劃定政府與市場、社會的權力邊界,明確政府應該管什麼、不該管什麼。從現階段行政實踐看,厘清權力邊界的主要矛盾是政府管得太多需要“放”,政府應堅定地放權于市場、放權于社會。放權于市場,關鍵是將市場機制能夠自行調節的事情還給市場,加快推進“三個大幅度減少”:一是大幅度減少對資源的直接配置,二是大幅度減少對微觀事務的管理,三是大幅度減少對資源要素價格的干預。放權于社會,關鍵是將社會組織能夠自己管理的還給社會,加快推進“兩個轉移”:一是行規行約制定、行業技術標準規範擬定、行業統計分析和資訊預警、行業糾紛調解等行業管理和協調事項,轉移給行業組織承擔;二是對有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水準能力的評價、認定,以及相關從業執業資格、資質等專業技術管理與服務事項,交由社會組織自己管理。

強化履職責任,就是明確政府在市場和社會管理中應該承擔的責任。政府是責任主體,權力是政府履行公共責任的一種工具。明確了政府的履職責任,也就明確了政府權力的邊界。就地方政府而言,履職的重點是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具體而言,對於市場,政府的主要責任是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彌補市場失靈;對於社會,政府的主要責任是加強社會管理,扶持社會組織發展,在公共服務上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政府組織體系主要解決的是政府“誰來做事”的問題。政府的職能是由具體的政府機構來承擔的,如果僅有職責體系的合理而沒有組織體系的優化,轉變政府職能往往就會成為一紙空文,難以取得實質性成效。因此,需要從縱向和橫向兩個層面著手,在整體上構建與現代政府職責體系相適應的組織體系。縱向職能配置的優化,主要是突破政府層級間“職責同構”的模式,根據權責事相統一的原則,合理劃分政府間管理許可權,減少管理層級,優化政府層級間職責分工和組織架構。對於橫向職能配置的優化,主要是解決同一層級部門間職能配置“碎片化”的矛盾,堅持以職能有機統一為導向,深化大部門體制改革,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

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體系分別從理順政府與市場、社會關係和理順政府層級間、部門間關係的角度,架起現代政府治理體系成長的主體框架,構成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的兩大基石。這也決定了加強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體系建設是打造法治政務環境的重點。

以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建設為總抓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浙江省圍繞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統籌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建設,即厘清行政權力清單、推行政府責任清單、實施企業投資負面清單、推行專項資金管理清單、打造浙江政務服務網,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打造法治政務環境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四張清單一張網”建設為總抓手,進一步深化其他方面改革,形成依法確權的權力設定機制、公開規範的權力運作機制、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機制、追溯嚴明的行政問責機制,進一步打造法治政務環境。

加快推進綜合執法改革。針對當前執法權力橫向過於分散、縱向趨於雷同,多頭執法、多層執法與執法力量不足、執法人員素質不高同時並存等問題,堅持以執法職能有效集中為核心,通過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和機構整合等形式,大力推進跨部門、跨領域綜合行政執法,加快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在推進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改革統籌工作,按照執法重心下移的要求,逐步減少省級政府部門執法隊伍。

統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一是創新開發區行政體制。圍繞經濟發展大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各類開發區跨類別、跨區域、跨層級整合,通過“多區合一”“區政合一”等形式,建立“一個發展平臺、一個管理主體”的管理體制。二是統籌縣鄉體制改革。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進一步理順縣鄉關係,明確縣鄉職責邊界,優化縣鄉行政資源配置。三是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按照政事分開的要求,加大事業單位清理規範力度,加快推動公益類事業單位去行政化,推進有條件的事業單位轉為企業或社會組織。

全面優化機構編制配置。按照構建與現代政府職責體系相適應的組織體系的要求,進一步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優化機構編制配置。在機構設置方面,橫向上堅持以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制為改革方向,優化機構設置;縱向上切實改變傳統機構設置“上下一般粗”的狀況,鼓勵市縣探索實行多樣化的機構綜合設置模式。在編制配置方面,重點做好“控、調、改”三篇文章。控,就是嚴格控制編制總量和財政供養人員規模;調,就是調整編制配備結構,激活編制存量;改,就是通過改革釋放編制潛力。

本站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觀點中國,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