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英中國> 頭條新聞

王宏偉:反恐邊民的隱私須受保護

發佈時間: 2015-02-04 14:22:05  |  來源: 環球時報  |  作者: 王宏偉  |  責任編輯: 毅鷗

   

    王宏偉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央視紀錄片曝光新疆邊境反恐現場:接到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大同鄉護邊員的及時舉報,當地邊防派出所武警官兵快速出警,擊斃8名恐怖分子中的6人。對警民攜手反恐,社會公眾拍手稱快。但細心的觀眾對紀錄片的細節提出質疑:恐怖分子面部被打上了馬賽克,而接受採訪的護邊員、武警官兵卻沒有特殊處理。這是否有利於保護我們的反恐英雄?

無疑,真實可信是電視紀實片的生命和魅力所在。但是,如果相關人物涉及到國家安全、商業機密、未成年人保護等特殊問題,畫面、聲音就應進行一定程度的技術處理。恐怖分子臉上被打開工賽克是對資訊的故意遮罩。這可能有利於公安機關進行深入調查,順藤摸瓜,打掉更大的暴恐團夥。暴恐分子在同夥被擊斃後,有可能對反恐人員、特別是手無寸鐵的舉報者進行報復,以恫嚇公眾。上世紀90年代,“東突”恐怖分子就曾在新疆針對少數民族幹部採取暗殺、綁架等犯罪活動。可見,公眾的憂慮是有一定道理和警示意義的。

當今,任何一個國家單純依靠軍隊、警察等專業力量進行反恐,其效果並不理想。社會力量和專業力量合作已成為國際反恐鬥爭發展的主流趨勢。我國公安工作有著專群結合、群防群治的豐富經驗。大同鄉的案例就是證明。

反恐是一個事關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敏感話題。一方面,反恐工作天然具有保密性;另一方面,反恐工作又需要社會的廣泛參與。專業部門適度增強公開性、透明性是社會參與的前提。但這又與保密的內在要求産生一定的矛盾和衝突。前述馬賽克問題,既反映出公眾防恐、反恐意識的提升,也凸顯了實現進一步反恐社會參與機制的必要性。

近兩年,我國反恐形勢嚴峻,反恐社會參與機制的框架初步形成,但還需要精雕細刻,特別是完善以下三個方面的措施:

首先,要推動反恐教育的常態化,提升相關主體的反恐意識和技能,讓社會參與成為專業力量的得力助手。例如,媒體在反恐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本身更應首先接受全面、深入的反恐教育。否則,就有可能如香港遊客馬尼拉被劫事件那樣,媒體不當的報道激化劫匪的情緒,為警方處置帶來麻煩。其次,要確立相關主體的責任、義務,詳細規定什麼必須為、什麼不能為。例如,媒體播出反恐節目是積極參與反恐鬥爭的表現,但他們也要受到角色和責任約束,為公共安全而放棄對轟動性的追求。最後,要確保反恐社會參與者的安全與權益。例如,要詳細規定,如何保護舉報人隱私,如何對反恐過程中的社會徵用進行補償,如何保證現場採訪記者的人身安全,等等。只有這樣,社會參與反恐鬥爭的長期性和可持續性才會得到維繫。

本站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觀點中國,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