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英中國> 觀世界

俞曉晶:好“藥方”尚需好“藥引”

發佈時間: 2015-02-02 12:59:56  |  來源: 經濟日報  |  作者: 俞曉晶  |  責任編輯: 毅鷗

俞曉晶 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對症“雙中高”,我國開出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擴大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供給”“雙引擎”的“中國藥方”。但好“藥方”也要有好“藥引”。這服“藥引”就是用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應由市場調節的應堅決交給市場,應由政府負責的政府必須負責。這樣,“中國藥方”才能更好地發揮療效

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發展目標是持續實現中高速增長、整體經濟結構達到中高端水準的“雙中高”。那麼,應如何達成目標?李克強總理在剛剛結束的2015年冬季達沃斯論壇上開出了“中國藥方”:一是打造新引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民智民力;二是改造傳統引擎,擴大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供給。

好“藥方”也要有好“藥引”,這服“藥引”就是用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在保證資源配置效率不降低的前提下,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關鍵在於確定兩者在經濟活動中的邊界——應由市場起作用的地方就應由市場起作用,政府不應大包大攬,而市場難以起作用或作用不好的地方,政府就必須出手。無論是哪一個“引擎”,這服“藥引”同樣有效。

先來看看打造新引擎。政府管得過嚴、管得過寬、管得低效,一定會限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當企業家的創業熱情和創新精神被扼殺在條條框框的約束中時,怎麼可能有創造力可言。當然,這並不是説政府撒手不管,而是要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三重保障。第一重保障是環境要好。具體説,就是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以法律法規保護為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以資訊資源共用為創新創業打造堅實的技術、資訊平臺。第二重保障是激勵要有效。對於大企業,激勵應側重於通過強化競爭激發其創新積極性,鼓勵其對創新産品進行産業化和規模化生産;對於小企業,激勵應側重於相對降低其研發風險,促進其在專業化産品和關鍵技術環節方面的創新改進。第三重保障是風險要共擔。創業創新的風險需要有人承擔,若全部讓企業家承擔會出現負面激勵,若全部讓政府承擔則存在道德風險。從許多國家的經驗來看,政府在進行資金支援前的反覆充分論證、提供資金支援時與企業的風險共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成本和風險雙向可控。

再來看看傳統引擎。以“擴大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供給”這件事情為抓手,既增加投資又滿足需求,既改善民生又刺激經濟,既關乎製造業又關乎服務業,多管齊下,直指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矛盾,這味“藥”開得不可謂不“高”。由於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因此,一般由政府投入,由國有企業進行生産或提供,這也是我國一直以來的做法。其實,這並不是惟一的方式,許多發達國家早已放開公共品生産和服務,將政府“生産者”的角色轉換為“監管者”,使得市場配置效率大大提高。在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如果繼續由政府大包大攬,就談不上改造,更談不上發揮“引擎”作用,還有可能延續産能過剩和供需矛盾的困局。因此,引入競爭很重要,必須要激發市場活力,通過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吸引社會資金、民間資本和外來資本進入該領域,探索多元合作與競爭模式,打破國企“一統天下”的局面。還要擴大市場開放,重點有序開放教育、醫療、養老等市場,開放公共産品和服務的投融資市場。另外,還要在不斷擴大普惠性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供給的基礎上分類分區域推進,實現産品和服務的多樣化,例如,在中西部地區和廣大農村地區,主要推動基礎設施建設類公共産品建設;在相對發達的東部地區和城市,發展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醫療、教育産品和服務體系,探索搭建基於網際網路的智慧養老、智慧醫療等公共服務平臺。

總之,用好了政府和市場“兩隻手”,對症“雙中高”的“中國藥方”必然能夠更好地發揮療效。

本站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觀點中國,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