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茂春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外交中心主任
年初有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正在舉行的各省市兩會大多淡化GDP概念,有的不談GDP增長,有的下調今年GDP增長預期,有的乾脆取消GDP指標。不唯GDP數據是一種進步,但徹底否定GDP指標的意義則是走極端。
近年來咒罵GDP成了時髦。實際上,由於GDP核算體系內在的某些缺陷,從它誕生起,罵聲就不絕於耳。經典的無知段子有“狗糞説”——兩學生發現一堆狗糞,甲對乙説:如果你吃,我出5000萬,乙吃了,甲付5000萬;吃完又發現一堆,乙説:你吃,我也出5000萬,於是甲也得5000萬,他們的經濟學老師聽後説:你倆為國家的GDP貢獻了1個億。
這些咒罵是對GDP似是而非的理解,誤導了視聽。在沒有GDP概念之前,經濟統計暗如黑夜。古人統計經濟主要看田畝、人口牲畜數量、朝廷歲入、車輛乘數等。當代GDP實質內容是生産和服務的價值之總和,是衡量各國經濟實力最權威的一個指標體系。由於GDP不能衡量社會成本、資源利用率、産值增長的代價、增長方式的合理性,更不能衡量經濟與社會效益、生産品質和實際國民財富、幸福指數等價值判斷,用其他方法作GDP的補充是有必要的。
人們對GDP的不滿,還來自對污染和唯GDP論政績。教訓告訴我們,唯GDP論和盲目崇拜GDP非常不利於可持續發展,但不可忽視GDP。社會發展與進步第一硬指標就是GDP。所以優化GDP才是國家發展的最佳選擇。
優化的GDP是什麼?首先是讓GDP內的産業結構合理、注重民生和就業、突出創新産業、降低單位GDP的耗能耗資源等。另外要有一組在GDP之外的科學發展指標作為配套政績目標,如社會公平、教育、衛生、環境改善等。
以創新、改革、市場和開放“四個驅動”,打造國民經濟升級版的優化的GDP,不但無錯,而且很有必要。一般來講,一個國家的GDP總量越大,經濟發展的起點就越高。2014年中國成了第二個GDP超過10萬億美元的國家,為中國崛起打下不可替代的基礎,也為世界經濟復蘇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世界上120多個國家以中國為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成了資本凈輸出國,中國的GDP為全球就業和社會穩定的貢獻也是舉世公認的。
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幾乎所有國際組織都接受GDP指標體系,也接受該指標體系下的各國經濟總量排名。雖然各國不把GDP數據當做衡量一個經濟體競爭力和社會發展的唯一指標,但都重視並把GDP當做重要發展目標之一。中國的競爭對手也非常關注與中國的GDP差距並且暗中制定趕超中國GDP的目標與方向。因為沒有GDP,軍費、薪水、就業、安定都無從談起。近年來各國優化GDP的經驗也值得借鑒。
優化的GDP總量和每人平均GDP最能説明國家硬實力,它是市場分析、貿易投資決策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依據。衡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GDP不能作為唯一指標,但卻是不可或缺的指標。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外交中心主任
本站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觀點中國,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