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屆政府上任後不到兩年時間裏,中國外交新政迭出,新理念和新舉措接二連三,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最具創新活力的時期。那麼,這些外交創新是否已經導向了一場外交革命?
在新中國歷史上,我們至少可以發現三次外交革命。第一次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以採取“一邊倒”政策為標誌,中國選擇加入東方陣營,與西方進行抗衡。第二次革命成形于1972年,中美兩個對手實現和解,形成抗蘇統一戰線。第三次外交革命發生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實現了外交目標的革命性改變,將重心從反帝反霸和準備戰爭轉向為經濟建設營造和平外部環境,並宣佈實行獨立自主和不結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筆者認為,看待一國外交是否出現外交革命,可從四個方面加以審視:一國對於外交核心目標的基本界定、一國的聯盟政策、一國對主權原則的立場以及一國使用力量的方式。而在這些方面,新一屆政府的外交理念和實踐創新尚不構成根本改變。
第一,新一屆政府提出的大國外交是助力發展的大國外交,不是要以經營海外取代經營國內。在進取外交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強化主場外交,確立周邊外交重中之重的地位,啟動“一帶一路”建設規劃,發展新型大國關係,推動國際制度改革,中國外交的大國色彩更加濃重。但是,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身份沒有根本改變。就像王毅外長最近強調的,中國的大國外交仍然要“堅持為國內發展和改革開放服務的第一要務”。因此,中國外交的核心目標沒有根本改變,而是要在新的形勢下進行拓展。
第二,新一屆政府仍然堅持中國結伴不結盟的外交方針。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確立了不結盟的外交原則,上世紀90年代中國開啟了夥伴外交的新紀元。如今,在過去20年來已建立起的夥伴關係網路基礎上,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和新型大國關係建設戰略,中國正在強化與大周邊國家的陸海夥伴網路,以及與新興大國在內的大國夥伴網路。這些夥伴關係當中,就其合作程度而言,有高有低,有親有疏。在新形勢下,中國在夥伴外交中,可有意識地發展親疏外交,對樂意與我國發展密切關係的國家大力合作,對有意製造摩擦的國家保持一定的疏遠。但中國無需發展敵友外交,刻意在國外結盟或樹敵。
第三,儘管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綜合國力在亞洲重返第一大國的地位,中國仍然堅持尊重主權和互不干涉內政的基本原則。在新的大國外交下,中國要更加切實地維護在海外不斷累積的巨大利益,也要承擔起更大的國際責任,在解決國際和國內衝突中發揮更大作用。這要求中國創新思路和方法,在尊重他國主權的前提下開展建設性介入外交。
第四,在力量運用方面,中國新外交更加注重剛柔並濟,但仍堅持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基本方式。依託大為增強的綜合國力,中國外交更加注重軟硬力量的結合使用,而不是向以往那樣過於依靠讓利外交。與此同時,中國的新外交也不是要用強制外交取代吸引外交,嚴格限制制裁和武力在對外關係中的運用,反對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總之,中國的新外交還沒有對改革開放以來上述四方面的外交基本原則和方法做出根本改變。在筆者看來,中國也不需要對這些方面進行革命性改變。中國需要外交創新,而不是新的外交革命。
本站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觀點中國,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