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論壇在廣州舉行,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林毅夫在演講中表示,中國在新常態下完全有可能保持7-7.5%的中高速增長,而中國經濟靠內需來維持經濟增長的資源和可能性也非常大,“一路一帶”能保證中國的製造業有比較可靠的市場。
林毅夫回顧,中國已經取得了連續35年,平均每年9.8%的增長,對外貿易的增長平均每年達到了16.3%,去年成為了世界第一大貿易國,這個成績是靠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而取得。林毅夫説,當前外界非常關心中國過去的奇跡能不能持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從2010年第一季度之後,中國連續19個季度經濟增長速度節節下滑,到今年第三季度的時候只剩下7.3%的增長。
“從中國發展的態勢來講,保持現在所謂新常態下的中高速增長,7-7.5%之間,未來五年、未來十年完全有可能。”林毅夫説,中國經濟增肯定有不少的體制、機制問題,但是經濟增長速度的下滑是外部性的、總體性的,中國作為大國,靠內需來維持經濟增長的資源和可能性非常大,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立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也是中國步入高收入國家的必要條件。
從投資角度,林毅夫認為中國作為中等發達國家還有很多機會,這包括城市內部的基礎設施建設、産業升級、日益受重視的環保,等等。在城市化方面,林説中國現在是53%,發達國家都是80%,農村人口要進入城市需要住房,城市要擴大也需要基礎設施。
“我們政府積累的負債,按照國內生産總值來看目前不到50%,在全世界屬於最低水準。靠政府增加財政赤字,來驅動投資的空間非常大。我們民間儲蓄達到了50%,這是世界最高水準,可以用政府的錢來撬動民間的錢。”林毅夫説。
林毅夫著重解讀了“一路一帶”戰略。他説,中國要保持中高速增長,資源一定會用得越來越多,而“一路一帶”沿線的五六十個國家,有很豐富的資源,石油、礦藏資源,市場開發的空間非常大。“如果我們高速增長,我們對資源價格就會有支撐作用,那麼資源豐富國的購買力會不斷的提高,這樣就會變成我們産品的市場。”
林毅夫也指出,這些國家是工資成本的洼地,在中國藍領工人工資持續提升的環境裏,中國密集型的加工業可以轉移到這些國家“創造第二春”:“當我們將産業向非洲、南亞、東南亞國家轉移時,會給他們帶來工業化、現代化新的窗口機遇期,而且這個窗口機遇期會很巨大。”
林毅夫説,現在基本上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創造了一個工業化、現代化的窗口期,只要它們抓住機會,參加中國“一路一帶”的構想,很可能就能像中國這樣,實現過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
本站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觀點中國,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