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國樞 人民日報原編委、海外版原總編輯
網際網路時代,報紙會消亡嗎,我認為不會。因為,任何物品只要能滿足人們需求,就有生存空間。不過,報紙數量將會大大減少。目前,全國個人和媒體微信公眾號已達600多萬,資訊來源如此豐富,還用得著那麼多報紙嗎?
數量減少以後,倖存下來的報紙,功能將發生轉變,呈現三大趨勢。
趨勢之一:強化選擇功能。
海量資訊在帶給讀者方便的同時,也帶來極大麻煩。所謂“太多選擇,等於沒有選擇”。打開手機、電腦,各式各樣新鮮生猛、異彩紛呈的資訊、故事、段子、圖片、資料……看得你眼花繚亂,心亂如麻!
怎麼辦呢?看報紙呀。當此時也,報紙將摸準讀者喜好,精心選擇他們應知、未知且樂於知道的新聞,推送到讀者眼前。除此之外,報紙還會“定制”讀者喜歡的其他內容,準確地推送給他們。
這樣的報紙,恰當而舒適地滿足了讀者的新聞欲,讀者還會將它們拋棄嗎?
趨勢之二:強化解讀功能。
以時效論,網路確實優於報紙,但是,以深度論,報紙卻大可揚己之長。
網路抓的是“第一落點”,報紙憑的是“第二落點”甚至“第三落點”。網路告訴讀者“是什麼”,報紙告訴讀者“為什麼”、“怎麼辦”。
比如,京城正熱播的電視劇《北平無戰事》吸引了千千萬萬觀眾。一些報紙便及時刊出對祖峰、廖凡等演員的背景介紹及演技評價,拍攝中的幕後故事,以及此劇有關歷史資料等,成為讀者打開報紙非看不可的內容。
又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剛一閉幕,首都各報便紛紛刊出文章、圖表和資料,對全會進行深度解讀。如“十五句話讀懂全會公報”啦,“四中全會到底有哪些亮點”啦,“依法治國對未來中國意味著什麼”啦……亦很吸引讀者。
趨勢之三:強化審美功能。
網路時代,報紙到底拿來做什麼?除了讀新聞、看解讀外,很重要的功能,便是給予讀者審美享受。
不妨想像這樣的場景:傍晚時分,一位職場打拼的白領回到家中。他,已經比較累了,既不想看電視,也不再上網,斜倚沙發,泡上一杯濃茶,打開當天報紙,翻一翻有些什麼應知而在上班時並不知曉的重要新聞,看一看對於當天各種熱點的背景介紹及深度解讀,再讀一讀清新有趣的閒適散文和幽默小品……這是否也是網路時代都市工薪族不錯的休閒方式和精神享受呢?
應該是的。
將報紙作為休閒讀物,對於溫飽剛剛有餘的普通民眾,似乎有些奢侈。但是,對於既需要物質滿足更注重精神提升的知識分子,每月多掏幾個銅板而有如此淡雅閒適的享受,不也頗為值得嗎?
正因此,網路時代的報紙,其文字既不能像網文那般亂神怪力,亦不能像傳統報紙那般空泛粗糙。每篇文字,都應當是細心構思、精心寫作、用心編輯、能夠供人細細品鑒的優美篇什。其審美功能,將大大增強。
報紙如是,雜誌書籍亦如是。紙媒體與讀者那種如影隨形、可以信手翻來、方便閱讀的特點,是別的媒體所不具備因而也是無可替代的。
這也正是紙媒體能夠在網際網路時代繼續生存的依據所在。
本站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觀點中國,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