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不同於作者以往的財經小説,這部作品傳達了梁鳳儀對個人、對香港、對中國歷史的回憶與思索,整部作品帶有她本人及其家族歷史軌跡的印記。
昨天,香港著名財經小説作家梁鳳儀《我們的故事之亂世佳人 1949—1959年香港故事》中文簡體版在中國現代文學館首發。《我們的故事》全套作品將在五年內完成,並將成為梁鳳儀的封筆之作。
專心投身商業
停筆十五年
梁鳳儀出生於1949年,以寫財經小説知名,也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她的20幾部作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並被改編成各種電影電視劇,創造了很多銷售上的奇跡。
梁鳳儀説自己自1989年開始寫小説,1998年寫完了最後一本財經小説《金融大風暴》,宣佈封筆。原因有三:第一,自慚在創作上沒有突破、沒有進步,寫來寫去都是那個樣子,不寫也罷;第二,寫財經小説主要是希望反映香港在回歸前的香港社會情況,1997年剛回歸香港局勢和人心都未明確明朗,很難下筆;第三,我盼望專心把我的創作事業變成文化企業,爭取在香港上市,那就必須要全心全力全情專注于業務。故此,我準備停筆十年,結果是停了十五年。
《我們的故事之亂世佳人 1949—1959年香港故事》,是梁鳳儀沉寂許久後重出江湖之作。“亂世佳人”是梁鳳儀《我們的故事》三部曲的第一部,它講述的故事發生在1949年到1959年之間。以女主人公桂雨心的人生經歷為主線,貫穿起了一個家族、兩組愛情,更從一個側面映射了當時整個香港乃至中國的政治和經濟面貌。《我們的故事》全套作品將在五年內完成,並將成為梁鳳儀的封筆之作。
從財經小説轉型到政治歷史
不同於作者以往的財經小説,這部作品傳達了梁鳳儀對個人、對香港、對中國歷史的回憶與思索,整部作品帶有她本人及其家族歷史軌跡的印記。梁鳳儀説:“從創作小説開始,我就有一個心願,要以我的出生年也是新中國成立年1949年開始一直到香港回歸二十年的香港歷史作為背景,寫一個政治愛情系列小説《我們的故事》,也就是説我們香港人這七十年的故事。”
從財經小説轉型政治歷史,梁鳳儀説其實不管是財經還是政治愛情不過是市場的包裝,“財經小説對我而言,寫得快,不需要看書,所有的經歷都放在這裡,經驗就是我的素材,多得不得了,不用調研。這本書是講歷史時代的,要看材料的,這本書需要調研,香港大事記,中國大事記,必須要在小説裏出現。”
對於過去的創作,梁鳳儀用自嘲的口吻説,“我沒有什麼耐性讀書,寫得快不等於寫得好,我從不奢望我的作品在文學殿堂上能佔上一席之地,我只不過是一個講講故事、寫寫文章的小商人。”但是她表示,自己會非常認真完成《我們的故事》,“我一定把這七十年來的重要事件寫出來,永留紀念。
寫作困難
猶如“高齡産婦”
梁鳳儀説寫作這部小説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難,因為歷史的融入,顯得有些“難以駕馭”。為了寫這部小説,兩年前她把上市公司的控股權賣掉,退出營運的崗位。但是結果一年下來,只寫了兩千字。所以下決心,在去年的4月底到溫哥華閉關四十天,終於20萬字的第一個香港故事寫完了。
她説,很希望能夠以一個閱讀小説的消閒方式,記載香港歷史,讓讀者一邊享受小説情節,一邊重溫七十年的時代變遷。“我的三個學位都是在香港中文大學主修中國歷史的,我的博士論文是《晚清小説的思想傳播功能》,通過小説傳播思想是一個相當有效的公關方法。所以,我希望把枯燥的歷史放在有血有淚的小説之中達到文以載道的目的。”
在她看來,寫小説就好比女人懷孕,一旦決心生小孩,其實是心驚膽跳的,特別是高齡産婦,又特別已經停産十五年——懷孕之後,很有可能胎死腹中,也可能難産;一直到小孩出生了,可能是沒有了鼻子、沒有了耳朵。要等到寫完了最後一筆,才知道是否可以生下一個五官端正的健康小孩,這才松一口氣,“如果有人在以後看了這個高齡産婦的産品,認為他是漂亮,那簡直是喜出望外。”文/本報記者 羅皓菱
本站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觀點中國,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