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此次APEC會議的東道主,匯聚了全世界的眼光。然而,入秋之後北京的霧霾天氣越來越多,雖然北京及周邊5省份已制定保障方案,承諾要減排污染物三至四成,但會議期間如果霧霾再現,是否會造成不良的國際影響?對此,中國網記者採訪了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總幹事蔣明君。
作為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的負責人,蔣明君對中國的環境問題和生態問題深感憂慮。“當前中國的環境問題、生態問題形勢非常嚴峻,特別是入秋以來,北京及華北地區經歷的多輪霧霾天氣,不斷挑戰著人們脆弱的神經。何時能擺脫“霾伏”,重新擁抱明媚藍天,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大問題。”蔣明君坦言,APEC會議期間,中國的環境問題必會成為國際關注焦點,而這對當前的中國而言,也確實是一種考驗。
蔣明君口中的憂慮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從國際方面來説,對中國空氣品質、水資源污染和土壤的污染,國際社會非常關注且褒貶不一。與中國比較友好的國家將中國的快速發展稱之為奇跡。但是一些對中國不友好的國家就會對中國的環境問題、生態問題加以指責,特別是霧霾對人類健康所造成的影響。中國近些年一些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曾出現過因為生態問題而被橫加指責的情況,比如緬甸的密松水電站、秘魯的銅礦,還有湄公河流域的水資源安全問題,一些海外項目甚至被關停。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中國企業,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也産生了一些不必要的影響。
從國內方面來説,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十八大之後又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了黨的章程,提升為國家“五位一體”的發展戰略,並且承諾將對全球的生態安全作出貢獻。由於各級政府對生態文明和生態安全認識不清、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加上中國本身的體制問題,導致了很多項目變成了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一些生態建設涉及到徵地、拆遷,直接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出現一些群體事件,這都與環境、生態有直接關係。
雖然存在上述兩點憂慮,但蔣明君仍然認為APEC會議選址中國不失為一件好事,“亞太國家領導人能夠前來參會,本身就是對中國的一個認可。”在其看來,霧霾不僅不會對APEC會議形成大的影響,相反,還可能會對中國環境問題、生態問題的解決形成良好的促進作用。“為迎接APEC會議,中國政府特別是北京市政府在生態建設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希望這些努力不是僅局限于一次會議,而是植根于國家的基礎建設中,並能確保其可持續發展。不要是為了會議而建設,而是加大建設以更自信地態度迎接各方來客。”
有關當前中國生態與環境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各級政府雖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採取了各類措施治理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但是治理生態問題與環境問題當需防護合一,改變‘先污染後治理’的傳統方式,以免治標不治本。”對於生態建設,蔣明君從三個方面給出了建議:
一個國家、一個城市首先要樹正氣。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國民素質,改變過去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調整産業結構。改善過去不健康的、不科學的生活習慣。要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要有正能量。
第二是要接地氣。要把已經被破壞的自然環境要加以修復,沒有被破壞的自然環境要加以保護。要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也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第三要順天氣。要積極地應對氣候變化;降低氣候變化的風險和自然災害的風險;做好災害的預警、救援和修復。
“正氣、地氣、天氣,三氣合一就不生濁氣。”蔣明君笑言。
本站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觀點中國,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