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近期,人民幣國際化“再下一城”。3月29日,巴西政府表示,已與中國達成協定,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幣,而是以本幣開展貿易結算。這意味著中國與巴西在未來可以繞過美元,直接用人民幣兌換雷亞爾進行大規模貿易和金融交易。這也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的破局時刻正在臨近。
中國是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而巴西則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經濟體。據中國海關統計,2022年,中巴雙邊貿易額為1714.9億美元,同比增長4.9%,連續5年突破1000億美元,中國也連續14年成為巴西最大貿易夥伴。但是美元結算卻成為中巴貿易快速發展過程中“成長的煩惱”。由於所有美元結算都需要經過CHIPS(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高額的轉賬費用、美元匯率變動的風險、二次換匯到賬時間的延遲等因素,都在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貿易成本。而使用本幣結算必將推動中巴貿易再上層樓,併為人民幣國際化按下“加速鍵”。
巴西央行近期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人民幣已經取代歐元成為巴西外匯儲備中第二重要的貨幣。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不斷攀升已經不是新鮮事。早在201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與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一起成為IMF的180多個成員國的官方使用貨幣。2022年,IMF又將人民幣在SDR中的權重由10.92%上調至12.28%,進一步提高了人民幣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
其實,中國與巴西達成本幣結算協議只是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的“大動作”之一。就在3月28日,中海油與法國道達爾公司在上海用人民幣完成了液化天然氣交易。這也是中國首次在油氣能源領域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結算。長期以來,石油美元體系被視為美元霸權的象徵,而此舉對於美元霸權的挑戰意味不言而喻。事實上,這並非中國挑戰美元霸權的“第一槍”。中國在2016年就與俄羅斯達成了使用人民幣結算部分原油貿易的協議;2017年,委內瑞拉宣佈本國石油採用人民幣計價;2022年7月,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首次使用人民幣結算與中國的鐵礦石貿易;今年2月,伊拉克央行也宣佈允許使用人民結算對華貿易。如今,在上合組織、歐佩克等國際組織中,共有29個國家已經同意使用人民幣結算。
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根據中國央行最新公佈的數據,2022年,跨境人民幣收付總額達42萬億元,比2017年增長3.4倍。人民幣已經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和第五大國際儲備貨幣。人民幣外匯交易在全球市場份額增至7%,成為近三年來市場份額上升最快的貨幣。
人民幣的市場份額上升只是全球各國“去美元化”的冰山一角。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美聯儲先“放水”後加息的窒息操作,令美元指數的波動性明顯加劇,以美元定價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頻頻經歷過山車行情。尤其是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後,美西方國家公然將俄羅斯剔除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系統,甚至禁止俄羅斯在國際結算中使用美元。這一系列瘋狂的制裁措施,讓全世界看到了美元霸權的橫行無忌,同時也提醒各國依賴美元所隱含的巨大風險。
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裏芬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敏銳觀察到,美元作為國際本位貨幣與其國際清償能力之間具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簡言之,美國為了讓美元在全世界流通,必須不停增加美元的供給量並常年保持貿易逆差。美元的流動性氾濫又必然對美元構成貶值壓力,進而動搖國際社會對美元的信心。美國前財政部長康納利就曾留下名言:“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卻是你們的麻煩。”
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勢在必行。繼多國同意使用人民幣結算之後,印度、東盟、阿根廷等國家和國際組織近期也紛紛商討放棄美元,改用本幣結算。與此同時,減持美債也漸在全世界蔚然成風。美聯儲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海外投資者累計減持美債4259億美元,其中,中國和日本分別大幅減持1732億美元、2245億美元。今年1月,中國再度減持77億美元至8594億美元,創下2009年5月以來最低點。
人民幣國際化的快速推進,正為建立更加穩定、公平、多元的國際貨幣體系貢獻自身獨特的力量。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長,但破局點已經臨近。我們相信,人民幣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的那一天將不再遙遠。
(責任編輯:華章 宇馨 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