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華章
日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第36屆非洲聯盟峰會,向非洲國家和人民表示熱烈祝賀。習近平強調,“2022年,中非關係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中非合作不斷向全方位、多層次、高品質發展,走在國際對非合作前列。我願同非洲國家領導人一道,進一步加強中非友好合作,密切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協調配合,推動構建高水準中非命運共同體。”
過去的一年,中非貿易額預計突破2600億美元,在基礎設施建設之外,中非也加快拓展衛生健康、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等領域的深度合作。新年伊始,中國外交部長秦剛應邀訪問衣索比亞、加彭、安哥拉、貝南、埃及和非盟總部、阿盟總部,延續了自1991年以來,中國外長新年首訪非洲的友好傳統。在百年變局風雲激蕩、地區局勢複雜多變、全球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日漸增多的背景下,中非合作緣何能像習近平主席説的那樣,“不斷向全方位、多層次、高品質發展,走在國際對非合作前列”?
中非擁有相似的歷史記憶,共擔時代重任,孕育出戰友般的情誼。非洲大陸曾飽受奴隸貿易、殖民統治蹂躪。時至今日,非洲多國之間被西方殖民者劃下的筆直邊境線,仍像刻在非洲大陸上的傷疤一樣,提醒著人們這段不堪回首的屈辱歷史。同樣的,中國也曾遭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淪為半殖民地國家。在並肩戰鬥贏得反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鬥爭後,雙方又同樣面臨著實現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並在此過程中反對霸權主義、維護多邊主義的歷史重任。這些共同點,讓中非人民更易共情,也孕育出中非之間廣泛的共同利益,成為雙方加強友好合作、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堅實基礎。
中國奉行務實對非合作理念,贏得非洲國家廣泛讚譽。近年來,一些西方政客和媒體驚恐地發現,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因而不斷編造所謂“債務陷阱論”,抹黑中非合作。而事實上,在對非投資方面,西方國家遠比中國起步要早,但為何成效不彰?日前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生的一幕或許為這個問題揭曉了答案。
在以“南北合作”為主題的分組討論會上,針對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關於應對全球挑戰需要更加團結和更多國際合作的觀點,迦納總統阿庫福-阿多批評稱,“一些西方國家關起門來只顧自己,對其他急需幫助的國家不管不顧,這就是典型的不團結”。在一場有關捍衛《聯合國憲章》和國際秩序的分組討論會上,奈米比亞總理莎拉·庫貢蓋盧瓦-阿馬蒂拉呼籲,希望相關合作項目不僅能為歐洲提供能源,也能讓奈米比亞受益並解決自身的能源安全問題,實實在在提升奈米比亞及非洲的經濟發展水準,形成真正的“南北合作”。
可見,在對非合作上,一些西方國家仍未改殖民時代的慣性思維,奉行單邊主義,只顧索取卻罔顧非方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訴求。
而同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深知非洲各國的所求所盼,西方不屑于投資和解決的非洲基礎設施建設赤字問題,恰恰是中非合作的重中之重。自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國企業為非洲新增和升級鐵路超過了1萬公里、公路近10萬公里、橋梁近千座、港口近百個,還有大量醫院和學校,累計創造就業崗位超過450萬個。非盟會議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總部、蒙內鐵路、亞吉鐵路等標誌性的工程不斷涌現,公路、電力、通訊、港口等合作項目遍佈非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非合作到底是取得了實效,還是讓非洲國家墮入了所謂“陷阱”?當地百姓最有發言權。去年6月,南非伊奇科維茨家庭基金會委託開展的《2022年非洲青年調查》報告顯示,77%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在非洲大陸最具影響力的非洲以外國家。報告分析稱,中國對非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與支援、物美價廉的商品、為非洲産品提供出口機會、為當地人民創造就業等,是非洲青年肯定中國對非積極影響的主要原因。這些真情實感,豈是西方一些媒體和政客隨意抹黑幾句就能動搖得了的?
今年是中方提出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和正確義利觀10週年。10年來,中非合作結出的纍纍碩果成為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的最生動注腳。放眼新的10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與非洲各國發展戰略的深入對接,中非合作領域必將持續擴大,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必將煥發出蓬勃生機。(責任編輯:樂水 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