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擘畫北京2022年冬奧會願景和遺産

發佈時間:2021-12-02 11:18:1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孫維佳

孫維佳 國務院參事室國際交流合作司司長、國際奧會新聞委員會委員

中國人關於奧運的夢想始於百年前的三個著名追問:中國人何時能派運動員參加奧運會? 中國運動員何時能獲得一塊奧運獎牌?中國何時能舉辦一屆奧運會? 歷史走過百年,中國人終於在2008年以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圓夢北京。2022年冬奧會將在中國舉辦,夏奧、冬奧雙奧之城的北京無疑再次創造歷史,續寫輝煌。然而,在世界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北京冬奧會將如何推動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價值觀豐富發展,從而服務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這是當前亟待我們回答的又一個奧運歷史追問。筆者認為,宜從“兩個大局”的高度和視野,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豐富發展奧林匹克價值觀,精心擘畫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願景和歷史遺産,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留下長久的精神遺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當前,北京2022年冬奧會所面臨的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一是百年大疫(新冠疫情)和百年變局疊加共振,深刻改變世界,我國賴以發展的外部環境明顯惡化。全球陷入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公共健康危機和經濟衰退,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推行“價值觀外交”,甚至挑動“新冷戰”,國際矛盾凸顯,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二是我國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在上述背景下,北京冬奧會註定將不僅僅是一場綜合性的國際體育賽事,更是國際經濟、文化,乃至地緣政治、外交綜合博弈的舞臺;不僅僅是我展示國家形象的窗口,更面臨著來自公共健康、安全等諸多方面的風險和挑戰。因此,有必要以更寬廣的國際視野和更深邃的歷史維度考量北京冬奧會的使命、願景,謀劃制定相應策略,善加運籌,為我所用,爭取為中國和世界留下長久的奧運遺産。

中國一貫認同並積極弘揚和踐行奧林匹克價值觀。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冬奧會籌辦工作時再次重申,要弘揚奧林匹克精神,並且代表黨中央明確了“綠色辦奧、共用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辦奧理念,這一論述體現了奧運會目標和國家發展目標的有機結合。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是習近平總書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核心內涵,對於辦好2022年冬奧會具有重大的現實的指導意義。在當前國內外形勢下,自覺運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導擘畫北京2022冬奧會願景、豐富發展奧林匹克價值觀,從而形成北京冬奧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長久遺産,最終服務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應作為辦好本屆冬奧會的首要任務和終極目標。

國際奧林匹克運動自誕生至今,始終秉持“和平、團結、尊重與聯合”的奧林匹克價值觀,並通過歷屆奧運會的實踐不斷賦予它更豐富的內涵。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給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帶來多方面的嚴重影響,國際奧會經過深入反思,提出了以奧林匹克價值觀助力重塑疫後世界的主張,其內容包括推動完善全球治理,構建更加健康包容的社會,推動世界經濟綠色復蘇,共建更加和平、多元、包容、團結的世界。上述主張表達了國際奧會希望以奧林匹克價值觀推動完善全球治理的願望,同我國倡導的“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和構建人類命運同體的理念相互契合。這為我國通過籌辦舉辦冬奧會,加強同國際奧會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互動,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基於所述,我們須堅持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擘畫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願景和遺産,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導冬奧會籌辦舉辦全過程。一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于“兩個大局”,進一步豐富和深化黨中央確定的“綠色辦奧、共用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辦奧方針及其內涵。二是重點研究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奧林匹克理念、價值觀的內在聯繫,著眼于辦好奧運會和推進全球治理,圍繞和平、團結、合作、包容、非政治化、可持續發展等理念,進一步提煉歸納出既符合奧林匹克價值,又反映中國全球治觀,既體現東方文化智慧,又易為世界所接受和認同的思想內涵,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核心願景和價值理念加以弘揚並著力實踐,使之成為對內凝聚民族精神、對外推進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三是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抓住北京冬奧會籌辦舉辦的契機和短暫的窗口期,同國際奧會攜手,並聯合最廣泛的奧林匹克大家庭高舉奧林匹克旗幟,共同發出和平、團結、發展的正義呼聲。利用北京冬奧會的願景和理念,主動謀劃和積極開展“奧運外交”,推動踐行“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推動疫後國際秩序重建,化解北京奧運會外部安全和地緣政治風險,破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助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