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有理】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徐浩然 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教授
2019年10月28日至10月31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此次全會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越性體現在其鮮明的戰略導向性上。實現現代化、實現共産主義的遠大理想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接續奮鬥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其發展完善過程中,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越性體現在其強大的聚合性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繫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堅持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于黨和人民,有力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持“一國兩制”,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和平統一,通過自身的制度設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將人民、軍隊、港澳臺同胞團結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共同致力於社會主義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越性體現在其系統的整體性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的體制機制共同聚集、涌現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這樣的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相比較,它的優越性就在於能夠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先後戰勝了汶川大地震等各種災害;建成了三峽工程、京滬高鐵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電信網路等舉世矚目的建設項目;完成了運算速度達到每秒千萬億次的超級電腦“天河一號”等高科技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不斷凸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體現在不斷發展完善、自我修復的適應性上。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善於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使社會充滿生機活力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根據內外部環境不斷發展完善自身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由於有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正確引導以及民主集中制的體制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成功地實現了內外部環境的交流互動,實現了自身的新陳代謝,革除了舊的、不適應環境變化的體制機制,建立起新的體制機制,使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更加具有活力,充滿動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體現在其不斷擴大的開放性上。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和我國改革開放相結合的産物,在其發展完善的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不斷吸收、借鑒人類文明成果,我國古代文明發展的成果、吸取國外推進治理現代化的經驗教訓,反思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經驗教訓完善自身,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形成發展過程並非在因循既有制度和體系下安常守故,而是在承納衍化中不斷推陳出新。
面向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這些顯著優勢,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改革創新,突出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證。(責任編輯: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