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快評】牢記外宣使命,磨煉“四力”永不停歇
——寫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重要講話一週年
張璇 中國網評論員
“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
一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為宣傳思想從業者提出了明確要求。外宣媒體作為一支特殊的宣傳思想隊伍,積極錘鍊從業人員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致力鍛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對外傳播工作隊伍,創作一批更有思想、更有溫度、更有品質的外宣作品。
實踐腳力,沉心俯身走基層。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或許有采編人員認為,打開電腦和手機,就可以獲取故事資訊和海量數據,沒有必要耗時費力去搞現場採訪。但人在現場,看到人物場景,心中才會有感動,打電話、聊微信始終替代不了記者深入新聞一線踏踏實實做採訪、寫稿子。對外傳播更是如此,把現場細節鮮活展現出來,將採訪對象原汁原味、帶著露珠的語言寫入稿件,才能直擊受眾的心靈深處,走基層有多艱辛,收穫才有多珍貴。
提升眼力,選好“三個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主動宣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講好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首先,外宣媒體的深入基層,要瞄準對外報道的事件選題和人物對象,減少報道的雷同性。同時,對於傳播內容而言,外宣媒體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和鑒別力,無論是社會、經濟、文化等話題,都應當和受眾對象的生活産生關聯性,激發外國觀眾想了解的慾望。此外,力求表現形式不拘一格,主動設置議題,把握恰當切口,有針對性地回應海外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疑點
增強腦力,對外報道有的放矢。中西方國家在政治體制、文化傳統、思維觀念等方面差異較大,對外傳播工作還是會遭遇意識形態壁壘與話語權受限的難題。同時, 各外宣媒體日常報道存在內容同質化,使得海外關注度分流,傳播實效大打折扣。因此,外宣媒體所需的“腦力”更多應是致力對國外受眾文化背景和思維習慣的研究,面對千差萬別的外國受眾,要做到“內外有別”“外外有別”。縱觀近年來的對外報道不難發現,平衡各方聲音的作品反而呈現“以退為進”的效應,取得良好效果。在展示成績的同時,不回避問題、允許各方意見發聲,容易使得傳播對象充分信任新聞的發佈者,從而自己從各方的觀點中提煉出傳播者所要表達的意思。
磨煉筆力,將專業水準落到實處。腳力、眼力、腦力最終都要通過筆力去體現,外宣媒體在日常工作中,有時仍處於“傳而不通”或是“通而不受”的局面。中國故事能不能講好,中國聲音能不能傳播好,關鍵要轉換思維,用大眾化、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來,讓外國受眾聽得懂、願意聽,産生更多共鳴。不僅如此,外宣媒體還需要開展應用性研究,制定中國特色政治話語對外翻譯標準化體系,業界形成合力,以統一的標識性、融通性、創新性話語向世界宣介、解讀中國。此外,還應始終保持技術敏感,緊盯先進技術、可用技術,將之融入到新聞採集、製作、傳播全過程;通過新興平臺、新興渠道推廣內容産品,拓展傳播範圍,形成跨平臺、跨終端的傳播矩陣。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我們外宣媒體人將以更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擔當,更加凝心聚力、守正創新,磨煉“四力”永不停歇,大力提升綜合實力和國際傳播能力,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外宣工作大局。(責任編輯: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