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深解】下半年經濟怎麼幹:政策基調不變 聚焦主要矛盾
胡敏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上半年經濟運作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積極因素增多”,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必須增強憂患意識”。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例行半年度經濟形勢會議所做的判斷。
既不盲目樂觀,又著眼長期大勢
從經濟增長來看,上半年GDP增長6.3%,一二季度分別為6.4%、6.2%。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認為,6.3%是一個比較平穩的速度、是一個不低的速度、是一個含金量比較高的速度、是一個來之不易的速度、是一個有後勁支撐的速度。總的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
在當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全球貿易量下滑尤其是地緣政治爭端撲朔迷離的態勢下,作為防範全球經濟前景趨弱和貿易緊張升溫的保險措施,美聯儲準備實施降息的舉措,給世界經濟前景增添了陰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紛紛調低了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值。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方面都十分關注中國的最高層如何判斷這半年的經濟運作走勢,下半年經濟政策的取向會不會改變。比如,中國的貨幣政策會不會更加寬鬆,也同步採取降息措施?財政政策在已經大力度減稅降費措施下還有沒有更大釋放空間?中國的就業形勢是不是出現拐點?
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在認真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和面對的國際複雜形勢後,定調下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經濟工作時用了五句意味深長的話:增強憂患意識;把握長期大勢;抓住主要矛盾;善於化危為機;辦好自己的事。
在政策取向上,強調“五個堅持”,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高品質發展,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財政貨幣政策講了兩句話:要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繼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表明,兩大政策取向也沒有改變,但重在適時適度,保持逆週期調控。
對下半年經濟政策和工作重點的考量,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經濟運作判斷的清晰態度和問題意識,既不盲目樂觀,要聚焦主要矛盾,解決突出問題;又著眼長期大勢,保持戰略定力著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化解主要矛盾的過程就是化危為機的過程
中央政治局會議對下半年經濟工作作出部署時,提出了15項重點工作。這15項工作看起來涉及面比較寬泛,但事實上是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既承接去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主要任務,又聚焦上半年經濟運作中暴露出的突出問題,既體現了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又體現了妥善處理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落腳點則在於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改善民生為導向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和投資增長點,扎紮實實推進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添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扎紮實實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從上半年一系列經濟數據看,消費在年中雖然有所回暖,但消費潛能依然釋放不夠,加上市場物價水準上漲態勢明顯,老百姓市場預期有所不穩。除了在地方債發行驅動下地方基礎設施投資有所增長外,製造業投資、民間投資增長仍然乏力;進出口形勢好于預期但鋻於世界貿易下行壓力,向好前景還有待觀察。金融市場仍起伏跌宕,市場利率居高不下,資本市場缺乏大力度的資金注入,雖有科創板的順利開板,但走勢還不穩健。房地産市場雖處緊壓態勢,但主要城市房價還在小幅上漲,不少地方政府仍期待利用房地産發展帶動地方經濟增長的思維還沒有根本消除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都是當前經濟運作中的突出矛盾,暴露出我國經濟的癥結依然在於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弊端。若不穩紮穩打、持之以恒,勢必影響“六穩”工作,束縛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最終影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為此,會議繼續強調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八字方針。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産業鏈水準,暢通國民經濟迴圈,核心是提升産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鏈水準。在中美貿易爭端中暴露出來的我方軟肋,就在於我們的産業基礎能力還不強,産業鏈水準總體上仍處於世界産業鏈的低端,這也是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口所在、關鍵所在。所以中央強調要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進一步地就是從消費和投資需求層面,激發經濟增長活力和動力。比如從消費層面看,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1%,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8.4%,內需已經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支撐,更是下半年政策的主要發力點。因此,會議強調,要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拓展擴大最終需求,有效啟動農村市場,多用改革辦法擴大消費。同時,要通過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加快推進資訊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來穩定製造業投資。
下半年,還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尤其是要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心在於採取具體措施支援民營企業發展,加快“僵屍企業”出清。開放也是改革。前一段時間,央行頒布“金改11條”,加大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既是為了有效應對經貿摩擦,更在於推進加緊落實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破解金融資源流動不暢問題,以充分促進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市場競爭的公平有序。
總體上看,當前我國經濟總體向好態勢並沒有變,但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在發生深刻而複雜的變化,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正確對待發展道路上的困難挑戰,把解決經濟運作中的主要矛盾作為經濟工作的著力點,著力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對經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時指出的,只要保持定力、站穩腳跟,在埋頭苦幹中增長實力,在改革創新中挖掘潛能,在積極進取中開拓新局,中國經濟航船就一定能夠乘風破浪、行穩致遠。(責任編輯: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