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深解】合作共建2.0版的“一帶一路”
賈秀東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4月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閉幕。同首屆論壇相比,本屆論壇規模更大、內容更豐富、參與國家更多、成果更豐碩,成為共建“一帶一路”進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
本屆論壇的最大成果,是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完善了合作理念,明確了合作重點,強化了合作機制,就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達成了廣泛共識。
衡量是否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要看是否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堅持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共商共建共用,就是要做到集思廣益、平等協商;責任共擔、盡施所長;惠及各方、共同受益,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合力。
開放、綠色、廉潔,就是要反對保護主義、不搞以鄰為壑,努力建設風清氣正、環境友好的新時代絲綢之路,只有這樣才能彌補既有全球治理體系的不足,更好地回應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質疑。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就是要積極對接普遍接受的國際規則標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走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之路,只有這樣才能讓“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
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另一個著力點,是明確合作重點,加強全方位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到落地,內涵不斷豐富,各方期待越來越高,涉及的利益越來越多樣,但也不能把“一帶一路”當成一個“框”,什麼都往裏裝。各國、各地區發展都面臨著多種多樣的挑戰,存在各種短板和痛點。合作應對這樣問題,需要有側重,找抓手。
互聯互通正是這樣一個領域,是各國發展需求和利益訴求的一個關鍵匯合點。俗話説,缺什麼,補什麼。“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通”舉措,就是要在“通”字上下功夫。習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帶一路”,關鍵是互聯互通。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目的是聚焦互聯互通,深化務實合作,攜手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北京論壇提出,要打造全方位的互聯互通,推動形成基建引領、産業集聚、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綜合效應。
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還要著力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這是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機制保障。北京論壇提出,要共同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繼續把共建“一帶一路”同各國發展戰略、區域和國際發展議程有效對接、協同增效,通過雙邊合作、三方合作、多邊合作等各種形式,鼓勵更多國家和企業深入參與,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為此,北京論壇發表的聯合公報提及20多個區域性、全球性互聯互通倡議和合作框架,強調有關倡議和合作框架所帶來的機遇,主張相互對接。
高峰論壇是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最高規格的國際合作平臺,本屆論壇又是今年中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彰顯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強大活力,開啟了共建“一帶一路”新階段。
“一帶一路”倡議是習近平主席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出的重大國際合作倡議,5年多來得到國際社會積極支援和熱烈響應。目前,已有127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同中方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為國際合作開闢了新方向, 為各國關係發展搭建了新平臺, 為世界經濟增長挖掘了新動力,使沿線各國人民有了實實在在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積極推動全球互聯互通,體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建設新型國際關係的深刻內涵,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擔當。
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辦,以大量事實和實際行動再次回應了國際上對“一帶一路”的各種誤解、質疑或抹黑。“一帶一路”有了更明確的合作方向,更清晰的範圍界定,更高標準的目標。“一帶一路”已經成為各方攜手加強互聯互通、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實現共同繁榮的和平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廉潔之路。
中國堅持的是共同發展,既要讓自己過得好,也要讓別人過得好,“一帶一路”不是“新殖民主義”或者“地緣博弈工具”。中國堅持開放、綠色、可持續發展觀,“一帶一路”不是“小圈子”“産能污染”“債務陷阱”。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説,本屆論壇對外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好夥伴越來越多,合作品質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本屆高峰論壇確立了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宏大目標,這是“一帶一路”從“大寫意”到“工筆畫”的必然選擇,“一帶一路”建設由此切換為更高水準的2.0版。當然,共建高品質“一帶一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方將會與各方繼續共同努力,堅定不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實現高品質發展。(責任編輯: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