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深解】向“藍水海軍”轉型 中國海軍全速前進
楊震 復旦大學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研究員
4月23日,為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中國在青島舉行多國海軍活動海上閱兵活動。14時30分許,“西寧”號檢閱艦抵達閱兵海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登上檢閱台,並下達檢閱開始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派出32艘艦艇、39架戰機,分別編為6個群、10個機隊,依次接受檢閱。
經過70年努力發展,中國海軍已經完成從中等國家海軍向大國海軍的跨越,正在向世界一流海軍邁進。此次海上閱艦式聲勢浩大且受閱裝備先進,可以大致看出未來中國海軍的一些發展趨勢。
首先是人民海軍奪取制海權的能力得到大大提高。此次海上閱艦式最耀眼的明顯莫過於“遼寧”號航空母艦和“西寧”號驅逐艦。前者是噸位最大的戰艦,而後者則是歐亞大陸國家研發的最大也是最先進的驅逐艦。二者都是構成航母編隊不可或缺的核心艦種。眾所週知,航母編隊執行海上作戰的首要任務就是奪取制海權——確保我方自由使用海洋的能力。可以説通過這次閱艦式我們可以看出中國航母編隊已經開始成形,中國海軍奪取制海權的能力將因此得到提高。
其次是人民海軍執行遠洋作戰任務的能力不斷加強。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海軍實施作戰行動,後勤補給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因素。為保障海軍遠洋作戰,特別是航空母艦編隊的遠洋作戰,大型補給艦應運而生,其最大特點就是具備種類非常齊全的彈、油、水和食品補給能力。例如在彈藥補給方面,航母編隊中不同艦機的需求各不相同,從艦載機挂載的航空炸彈、空射制導武器,到艦艇使用的防空導彈、反艦導彈乃至各種炮彈和魚雷,種類可能多達數十種。在燃油方面更是如此,戰機需要航空燃油,戰艦則使用煤油、柴油甚至重油。綜合補給艦必須滿足整個航母編隊的各種補給需求。
對於遠航的海軍編隊而言,返港補給耗時費力,容易錯失戰機,缺乏海外基地的國家在此方面尤其吃虧。即便是海外基地遍佈全球的美國,由於航母打擊群每次戰備值班需要在海上漂泊3~6個月,配套的綜合補給艦,無論是之前的“薩克拉門托”級還是現役的“供應”級,滿載排水量通常在4萬噸以上,才能滿足航母戰鬥群的海量物資需求。因此,綜合補給艦堪稱航母的“超級奶媽”。綜合補給艦在航母戰鬥群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堪比一個物流中心。在此次海上閱艦式中赫然出現4萬噸級的901型綜合補給艦“呼倫湖”號的身影。該型艦已經至少入列兩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國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並有力推動中國海軍由“黃水海軍”向“藍水海軍”的轉型。
此外,海軍實施海軍外交的職能也得到強化。海軍作為國際性軍種,是國家政治、外交鬥爭的有力工具,能為提高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未來的中國海軍將積極開展以軍艦互訪、環球航行、遠海訓練、聯合軍演、建立地區海上安全合作機制為主要內容的海軍外交活動,同世界各國海軍保持廣泛交往,增進相互間了解和友誼。在此次閱艦式中,各國海軍代表團濟濟一堂,在融洽的氣氛中進行交流,顯示出中國在海軍外交領域的技藝日益嫺熟,更預示著未來中國海軍實施海軍外交的職能將加強。
70年彈指一揮間,從無到有,從“黃水海軍”走向“藍水海軍”,從維護國家安全到構建全球海洋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人民海軍將繼續向著偉大的目標全速前進。(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