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快評】"一帶一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強力引擎

發佈時間:2019-04-24 10:10: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磊

王磊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金磚國家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六個月之後,“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也先後被提出並逐步完善。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進入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國際社會中長期存在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和信任赤字不僅沒有被逆轉,甚至還因為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等因素而有加重的趨勢。

六年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倡議伴隨著中國外交理念和實踐的創新,不僅已經成為中國外交的創新性指導理念,引領著新時代中國外交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走向,而且也獲得了國際社會日益廣泛的支援和認同,在加速演變的全球局勢中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六年多篳路藍縷的不懈努力,其堅持的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和追求的開放合作共贏精神,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達成了高度一致。

共建“一帶一路”,從根本上而言就是要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要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一帶一路”倡議這六年的實踐,也正是在通過推動各國和地區之間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不僅修橋鋪路、貨殖興盛,而且以文化之、互鑒共榮。

“一帶一路”倡導和遵循的就是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國家不論大小和發展階段的不同,在“一帶一路”這個最具包容性的全球合作平臺上都是平等的,不同的比較優勢和對發展的共同追求催生了強烈的合作意願,這正是“一帶一路”遵循的對接方式,各國的發展戰略和規劃不僅積極與“一帶一路”對接,而且充分借助這一開放性平臺,尋求各自發展戰略相互對接的空間。

對接是路徑,為達成這一目標,既要求相關各方擯棄隔閡而求諸於互信互諒,更強調秉持包容開放而促成協調一致,由此將合作之舉從自然昇華為自覺。正是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六年的探索前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蘊含的“協和萬邦”、“天下一家”的理念才在世界範圍內有了更大範圍更深程度的推進。

共建“一帶一路”,彰顯了負責任大國外交的重要性,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強力引擎。

當今的世界大國關係錯綜複雜,全球政經走勢波詭雲譎,人類面臨的維護和平與促進發展的使命愈顯其重。中國作為新興的發展中大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深刻把握“中國融入世界才能更好發展,世界有了中國才會更加繁榮和平”這一互動關係,對世界更加開放,做出更大貢獻,也由此深化和拓展了自身發展的格局,共建“一帶一路”就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開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的必由之路。

六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始於中國,但久久為功、紮實推進,完成了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第一階段任務,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規劃也得到了有效落實,“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主體合作框架已經形成,為各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供了清晰的導向。

“一帶一路”打破地域封閉,聯通亞歐大陸東西兩端逐步發展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在全球層面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對接,在地區層面與歐盟、東盟、非盟、歐亞經濟聯盟、中東歐地區、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對接,並充分借助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作用,與有意向的國家和地區一起規劃,共同協商,一點一滴不懈努力,六年時間內先後推動126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參與簽署了170多份合作協議。“一帶一路”聯通了世界大多數各國和地區的發展方向,這種互學互鑒、包容互信的精神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最強力引擎。

“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穩步推進的工程,行穩致遠,求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有遠大理想的追求,立意深邃,重信。“一帶一路”建設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方向,但它更將在下一階段發展中通過向高品質轉型切實推動各國人民攜手構建同一片藍天下的同一個家園。(責任編輯:毅鷗)